- 关注焦点
为应对农村日益严峻的老龄化现实,宁波率先将居家养老模式,从城市社区推向农村,目前,在镇海、北仑两区的农村进行试点。
当地政府聘请专职人员为居家老人服务,招募志愿者,培植农村老年协会,以政府主导的模式构建农村居家养老的服务网络。
但现实困境是,财政紧张,部门职责不清晰,相关配套政策不齐全,这束缚了该模式的长远发展。
厉云婷的出现,解决了贝运壮的一个难题。
远在上海的贝运壮一直担心母亲唐菊英的生活问题。唐菊英89岁,孤身在宁波汤家村生活,此后又摔折右腿,行走不便。
“她不愿去敬老院,否则宁愿死。”贝运壮说。
去年8月15日,厉云婷出现在老人家面前,使问题迎刃而解。她帮老人搞卫生、陪说话,每天服务1小时。而唐菊英无需为此支付费用。
这是宁波开展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类似厉云婷这样的居家养老专业服务员只是试点中的一个环节,该试点还包括建立一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若干个居家养老的服务网络。
“之所以做这个试点,就是为了应对农村日益严峻的老龄化现实。”2月23日,宁波市老龄委办公室主任崔秀朋接受采访时说。
从“不让进屋”到“交付存折”
汤家村老人唐菊英起初不信任政府为其请的保姆,一年后,老人生活已离不开她了
2月25日,早七点半。厉云婷把读小学的儿子送去学校,然后提着一袋汤圆,去了唐菊英的家。
厉云婷为老人服务已有大半年。最初,老人把她挡在家门外,不让她进屋;现在老人把存折都交给她,由她打理。
前天下午,离开唐菊英家时,老人说想吃“猪油汤圆”。
老人还不喜欢吃买的。厉云婷回家,买了猪板油和糯米、黑芝麻。晚上包好。
到唐菊英家后,厉云婷用半小时打扫屋子。她还想帮忙煮汤圆,但唐菊英不肯。
“老人习惯自己做饭,自己炒的菜好吃。衣服也让别人洗。”厉云婷说
按照宁波市镇海区居家养老服务办法规定,厉云婷在为老人服务1小时后,也就是早9点,再到隔壁组的另一位老人家中,做同样的事。
作为政府聘请的专职居家养老服务员,厉云婷服务了6位这样的高龄老人。
唐菊英,上海人,1961年和丈夫被“精简下放”到宁波,两个孩子留在上海舅舅家读书。在宁波48年,他们没有土地,丈夫给别人看摊,她给别人做保姆,维持生计。
20年前,丈夫去世后,老人一直独居。
前几年,老人出门买菜摔折右腿。一直没痊愈,后在卫生间又将伤处摔折,便只能扶着椅子在室内活动。
儿子贝运壮已有4年没回宁波。前几年,他曾劝母亲去敬老院,费用子女承担。老人不肯。
“农村传统观念总认为去敬老院不光彩。”镇海区庄市街道办分管养老工作的副主任胡金红表示理解老人的想法。
贝运壮说,去年,宁波市居家养老计划正式在农村推广,厉云婷到我们家后,问题才解决。有什么事她会直接通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