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开幕在即,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发言人赵启正表示,今年会期将缩短至9天。他还强调,最大的节俭来自会务安排上的高效率。(3月2日《京华时报》)
节俭固然值得赞许,但值得商榷的是,对于政协会议乃至人大会议来说,“最大的节俭”并不只是来自赵委员所说的会务安排上的高效率,更应该来自会议本身的高效益。
高效率和高效益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侧重点还是有所不同。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高效率”强调的是速度,即要花最短的时间做完会议议程规定的事情。效益则是强调效果和收益,高效益强调的是整个会议的效果和收益要实现最大化。诚然,对于会议而言,一般情况下,高效益离不开高效率,因为只有提高效率,才能让委员、代表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充分讨论,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但是,高效率并不完全等于高效益,比如,对于有些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议案,需要充分地讨论、酝酿才能作出正确的表决,在这种情况下,宁可“牺牲”一点“效率”,也要努力保证“效益”,否则,通过的决议质量不过关,只会有害无益,这显然是对宝贵的参政议政时机的最大的“浪费”。
所以,对于包括政协会议在内的“两会”来说,最大的节俭来自高效益。“两会”不仅应该节俭而开成朴实的大会,更应该讲求质量而开成务实的大会。只有这样,才能使“两会”真正就国计民生进行充分的讨论。这,才是最大的节俭。 (邓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