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主任李荣融透露,中纪委最近查办了某知名国有企业集团高管腐败窝案,该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绝大多数中层干部涉案,几乎“全军覆没”,但国资委方面并未公布该企业的名称(2月26日《新京报》)。
尽管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绝大多数中层干部涉案,几乎“全军覆没”,但是,“知名国企”成了“无名国企”,这似乎成了我们惯例,也似乎符合我们的行事作风。君不见,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委书记杨湘洪“逗留国外”,相关部门提出了 “不要乱说话”到“不要说话”的要求:当有官员发生交通肇事事故时,肇事者的名字也能成为遮掩的对象;当审计部门发布公告时,同样能以某单位、某官员之名替代之……可以说,在为尊者讳、为长者讳的传统心理下,今天的为官者讳已经发展到了无所不在的程度,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结合我国国企存在的行政级别事实,“知名国企”成了“无名国企”的背后同样隐藏着为官者讳的影子。不过,问题的关键是,为官者讳为什么成了从上到下的下意识选择?难道公众没有权利知道真相吗?
结合本则新闻,不难发现,权力的为官者讳的目的并没有达到,相反,更激发了公众“想知道”的愿望,而这种“想知道”或许就是明天的新闻。长此下去,权力自负的一面必将付出严重的代价——公信力的下降和公众信任度的降低。长此“为官者讳”下去,类似“周老虎”、“躲猫猫”这样的事件一定会层出不穷。昨晚最新消息,国资委发言人已公布此国企为安徽古井集团。 (朱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