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10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山西省就业的影响逐步显现。省内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甚至停产倒闭,相当数量的农民工集中返乡,就业压力明显增加。据统计,我省农民工总量有400万人,春节前有30万人提前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备受政府和各界关注。那么,农民工就业的难点有哪些?该如何破解?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他们有何诉求和期盼?连日来,记者进村入户,走访相关部门做了调查。
就业信息难入农家院
实录:2月15日,在五台县门限石乡横岭村的一个农家院里,在外务工多年的老张正在捆扎晒干的玉米秆。“不知最近这工作好不好找,年后我还一直没敢到城里找活呢。”老张说,从省城失业返家后,他最苦恼的是没有就业信息。记者问他,是否知道忻州市举办了城乡劳动力就业推介会,他摇头不知。对国家扶助失业农民工的相关优惠政策,他更不清楚。
症结:公共信息渠道不畅,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不完善是阻碍农民工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农民指导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我省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还没有延伸到农村,农民只有在进城后,才有机会享受到免费职业介绍、指导签订合同等就业服务,相关的政策措施和用工信息难以及时传递到返乡农民工手中,尤其是零散的城市用工信息,传递起来极为不便。
对策:构建全省劳动力信息网络平台,在每个乡(镇)甚至村劳务站设立公共信息网络系统,收集发布适合农民工的岗位信息,由工作人员帮助求职农民工输入个人真实资料,把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和准确的就业信息真正送到农民工身边。
培训资金使用效益低
实录:岚县东村村民李云拴,来省城搞室内装修已经14年了。提起自己的养家手艺,李云拴说:“都是跟着师傅摸索着学会的,没经过啥正规培训。”当问及是否参加过政府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是否享受过培训补贴时,李云拴说:“电视上看过类似消息,可我们找不见培训的地方,到县里也打听不到。再说一年中有效的打工时间也就六七个月,哪有功夫等着培训。”
症结:据了解,培训一个三星级酒店服务员需要1500元,而政府给予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补助标准为每人平均350元。经费投入不足,培训基地建设滞后,培训资源缺乏统一整合,培训资金利用效率低,是农民工培训面临的难题之一。由于补贴标准偏低,培训时间短,培训质量不高,培训项目与生产和服务实际脱节,不能满足就业需要,不仅培训学校没有积极性,一些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不高。
对策:山西省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冯俊认为,对政府现有培训资金的分配应做结构性调整,可分为两块:一块给城市劳动部门办的公共服务机构,着重对农民工进行就业观念、择业技巧、法律法规和团队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另一块补贴给吸纳农民工多的企业,技能培训应放在企业。同时,政府应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可建立政府为主导,用人单位、农民工共同投入的费用分担机制。
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有限
实录:2月18日,省城某建筑工地外,农民工王师傅告诉记者:“我们县里来太原干活的有几百号人,都是老乡带老乡跟着出来的。到省外打工更是全凭自己闯荡,没听说县里组织过啥劳务输出,更别说参加了。”
症结:由于政府扶持力度有限,劳务输出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工外出打工主要通过投亲靠友,很少经过职介渠道,自发性强,盲目性大。据冯主任介绍,目前,我省劳务经纪人、出省劳务机构还没有建立起来,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所占比例很小,劳务输出品牌尚未树立。比如,平遥的家装,长子的理发,五台的瓦刀工,榆社的土木建筑,在省内很有名,在省外却远未形成品牌。
对策:积极开发省外就业市场,由政府投资建立出省劳动服务机构,搭建输出地与输入地的信息沟通平台,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真正起到“走出一个,带动一片,脱贫一户”的效应。
城里就业环境质量差
实录:采访中,岚县农民工李秋柱说:“出来打工,我们普遍有‘三怕’,一怕通过职介中心找活受了骗,二怕出了工伤没人管,三怕干了活领不到工资。”李秋柱说出了许多农民工的心里话。农民工老张告诉记者,他刚来省城打工时,给一家职介中心交了120元介绍费,可他们介绍的工作工资低,条件差,根本没法干,可120元钱人家却不给退了。
症结:当前,就业市场秩序混乱,就业环境亟待改善。一些地方市场中介行为不规范,初次求职的农民极易上当。有的企业不签订规范合同,不缴纳保险,频繁辞聘员工,以达到支付低薪的目的;有的企业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不支付加班工资,恶意拖欠、克扣工资。此外,农民工维权和法律援助机制尚不健全。
对策:加强劳动力市场秩序监管,依法取缔“黑中介”,规范用人单位招工行为,强化工资支付监控,构建农民工维权机制,创造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
返乡创业待跨门槛多
实录:2月19日,省城茂盛装饰城外,写着“木工装修、专业刮家、油漆、电工、上下水”等字样的木牌渐次排开,上百名农民工在寒风中苦苦等待着雇主。为了打发难耐的时光,一些人开始玩起了扑克牌。“今年找工作太难了。我们大年初三就来了太原,一直等到现在也没人用工。”见到记者,大伙儿七嘴八舌,打开了话匣子。
“城里工作难找,就没想过回乡创业?”对于记者的提问,农民工韩学平无奈道:“现在,粮价低,肥价高,种地还得赔钱,搞个规模种植或养殖,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另一位农民工说:“现在贷款太难了,我哥办了个小型养猪场,资金全是向亲戚朋友筹借的。”
症结:借贷难是目前部分农民工创业最头疼的问题。尽管经过多年打拼,一些农民工积累了一定资产,但对创办规模企业而言仍相差甚远。受信用贷款抵押担保条款限制,他们大多难以从银行获得充足贷款,筹款成本较高。此外,技术水平不高,审批环节多,也是农民工创业面临的难题。
对策: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开辟“绿色通道”,降低创业门槛,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政府部门可拿出一定数额资金建立创业基金,鼓励和引导返乡农民工创办个体工商企业。(记者 邬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