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沪籍新政”破冰意义不容低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民晚报:“沪籍新政”破冰意义不容低估
2009年02月24日 18:42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落户上海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只要条件适合,意味着就可以在上海真正拥有“家”的感觉,分享这所城市的发展成果。上海市政府日前印发《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的通知,凡是符合条件的外地来沪创业、就业人员均可通过申请,获得上海户籍。该办法试行期为3年。

  “沪籍新政”虽是一种附加了条件的放开,却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持有居住证的人才,每年转成上海户籍的人数将扩大。户籍壁垒的存在,某种程度上为人才流动设置了障碍。此番“沪籍新政”的最大亮点在于,从“指标管理”转向“条件管理”。在“指标管理”中,人才的实际贡献并不是落户的主要依据,一切都要按照既定指标逐层审批;而在“条件管理”模式中,只要达到了相应条件,就可以由居住证转为上海户口。

  日前公布的《200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8年底,上海常住人口总数为1888.46万人,户籍常住人口1371.04万人,外来流动人口大约占到了上海市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他们同样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拒绝与他们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显然有失社会公平。向他们敞开大门,显示出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坦荡胸怀,以及蕴含其中的人文关怀。

  上海有责任肯定那些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者,也有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加有力的社会保障。上海当前的户口政策,已是指标管理和条件管理的混合体,但仅限于为大学毕业生分配一定指标,并为其落户上海限定条件。伴随着“指标管理”模式的确立,获益者将不仅仅是大学生,全方位多渠道接受外来人才的制度设想,将得以实现。更广泛的适用人群、更庞大的获益群体,沪籍新政为缩小本地公共服务供给差异,做出了注解;也为助推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参考。

  在当前地区发展程度迥异,地区公共供给水平差异明显的背景下完全放开户籍管理,显然是一座城市难以承受之重。人口流动总是由低向高,倘若发达地区门户洞开,不仅意味着本地公共供给水平将大打折扣,城市本身的承载能力,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不能苛求“沪籍新政”满足所有外来建设者的需要,但可冀望于此番新政,能够促进发达地区更加重视人才引进的配套建设,从而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实现“人才分流”;当重视人才能够更多地通过制度改革来实现时,相信经济欠发达地区也能够因此获益,从而缩小地区差异。

  只有逐步缩小地域间的差距,“国民自由选择户籍”的户籍改革预期目标,才有可能最终实现。“沪籍新政”显然只是一个开始,将为全国的户籍改革积累经验,它对推进户籍改革的破冰意义,不容低估。(赵志疆)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