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下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会见美国新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温家宝在会见中引用《孙子兵法》中“同舟共济”的成语,比喻中美两国关系。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2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结束对中国的访问,为她的亚洲之行画上句号。作为其上任后的亮相之旅,从东京到北京,希拉里一路走来也是颇有看点。
有虚有实有斩获
第一站是日本。多年来,东京一直抱怨受到华盛顿的冷落,克林顿任总统时期的“越顶外交”,更是让日本耿耿于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袁鹏认为,此次希拉里将亚洲之行的首站定在日本,在强调美日同盟关系的核心地位、使日本对奥巴马亚洲政策感到稍微安心的同时,又将美驻军协定法律化,实在强化了美日安保同盟。
第二站访印尼可谓“善意之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吴心伯说:“美国试图释放善意,改变其在伊斯兰国家中的形象。”
第三站访韩国,希拉里除了就朝鲜问题与首尔进一步沟通,还欲图修正在布什时期一度曲折的美韩关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副院长陈东晓说:“希拉里强调了美韩同盟关系的重要性,将其提升到了与美日同盟几乎同等的高度。”
中美关系好开局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第四站中国才是这位美国首席外交官亚洲行的重头戏。人们注意到,希拉里此次访华的基调非常积极,表示将与中国发展同舟共济、积极合作的关系,此外,访华三天,双方在金融合作领域、环保能源等问题上也达成了颇多默契。而双方过去有争议的问题,此次都没有放在显著地位,重点还是探讨合作。
“‘基调’和‘机制’是希拉里此次访华的亮点”,陈东晓说。值得关注的是,中美双方此次还就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达成原则协议。虽然具体安排还有待双方进一步商讨,并将由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伦敦峰会期间会晤时正式对外宣布,但分析人士认为,这一表述不但意味着此前人们担心中断的中美间高层对话机制在奥巴马时代仍将继续下去,而且对话的战略性、长期性、全面性还有望得到新的加强,并为未来的中美关系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此前,中美在布什总统任期内,先后启动了主要谈战略和安全等议题、副外长级的“中美战略对话”和主要谈经济议题、副总理级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此次确定“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可能是考虑将原有的两个合而为一,并升格为总理级。这一表述可能也意味着,奥巴马时代的中美对话,将是战略话题与经济话题并重。
陈东晓说:“如果将原来的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合二为一,将安全、经济综合在一个框架中,有利于在更高层级上统筹中美对话。”吴心伯说:“美国考虑将原有的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放在一起,建立总体对话机制,在此机制下分别设立安全、经济问题小组。新对话机制的协调作用将加强。”
分析人士认为,希拉里成功访华,表明中美关系在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顺利开局,有别于以往先“磨”后“合”的轨迹。
展现外交新姿态
希拉里这次颇有成效的“亚洲倾听之旅”,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也反映出美国新政府外交政策的“新思维”。
与半个多世纪以来历任美国国务卿先访欧洲盟国或中东的惯例相比,希拉里的“破例”,一方面展现了美国在战略上处于困境、经济上处于危机的情况下,对亚洲,特别是中国需求的上升———东亚在美国外交地图上并不处于最重要的位置,但它却是美国处理热点问题时需要依靠的地区,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朝核问题、阿富汗问题等都离不开东亚国家的支持与理解;另一方面,也意在展示奥巴马政府外交的新姿态。
陈东晓评价:“希拉里作为国务卿的首次出访,显示了美国在外交政策上重视平衡。平衡、倾听、寻求共识是希拉里此次访问的关键词。”吴心伯说:“希拉里亚洲之行展示了奥巴马政府外交的新姿态———表现善意、合作的一面,发挥‘巧实力’。”(杨立群 宰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