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上千县处官员的财产公示,地处西北边陲的阿勒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焦点。
2月19日,说起纪委公布官员财产状况,刚履新的县处级官员赛力克别克·沙合什,大拇指举过头顶:“棒得很!”
在沙合什看来,这次财产申报搞得很好,特别是纪委将有些官员在京沪买房一事也公开,他说,大家都认为阿勒泰的反腐上了一个层面。
“工资可对比,就算90年代在北京买房,也不可思议,钱哪来的,他们说的能不能站住脚,这一查就知道。”他感觉财产申报制度推行下去,那些以富为荣的官员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毕竟大家眼睛都是雪亮的”。
阿勒泰地区党校讲师熊广平说,财产申报制度推行后,他发现有些干部不再当着大家的面肆无忌惮地抽中华了。
地区纪委设立的廉政账户也由申报前的几万存款,激增至76万,也从侧面说明了这项制度的威慑力。
不过,千名官员在收受礼金栏的“零申报”,以及房产汽车等“秘密申报”,还是引来质疑与争议。
2月19日,阿勒泰地区纪委书记吴伟平说,阿勒泰人会继续下去,反腐破冰之行继续进行中。
争议中的财产申报
家庭财产和收入来源全部申报,在官员沙合什看来,这等于要那些藏在深处贪官的命
半年多过后,回忆那一天,吴伟平形容那时心里“稍有异样”。
去年5月24日,并不宽敞的办公室内,新疆阿勒泰地区纪委书记吴伟平反复查看一份文件。
一项即将轰动全国的反腐政策已悄悄制定完成。
他用手指逐字逐句,核对着自己起草的《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规定(试行)》一文。
“发文,箭已在弦上。”5月25日,新疆阿勒泰地区纪委宣布,将实行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
这一日,坐在电脑前的阿勒泰地区民委官员赛力克别克·沙合什,盯着阿勒泰新闻网,目不转睛。
“经研究决定,本地区将实行《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规定(试行)》……”网页上粗黑的字体格外显眼。
沙合什意识到,山高水静的阿勒泰即将刮起“风暴”,“按规定,县处级官员的家庭财产和收入来源必须全部申报,这就等于要那些藏在深处贪官的命。”
看过网上公布的消息后,地委办公大楼各科室的员工开始对这则消息奔走相告。
起初,有官员不相信消息属实,认为是网站搞错了稿件。
而当地区纪委对此事进行确认后,各种说法开始在地委大楼内回荡。
支持者认为,地区纪委吹响了惩治腐败的号角;持异议者说,官员财产申报全国上下争论了十几年都没落实,这说明水很深,阿勒泰凭什么敢吃螃蟹?这是作秀,无非是喊喊口号。
地区党校与地委办公大楼隔河相望。
党校讲师熊广平获悉这一消息后异常兴奋,“破冰之举,意义重大,我听说这事后,感觉连走路都轻快了许多”2月19日,在党校多次负责组织廉政建设讲座的熊广平,如此描述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去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熊广平认为,虽然政府信息公开与官员财产公开尚有区别,但建设透明政府、法治政府的目标却是一致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之极,有媒体就“公众最希望政府公开的信息是什么”做调查,结果显示,有77.5%的人选择了“官员财产情况”。
5·25公告,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
就在阿勒泰热议此事的同时,北京也对此事寄予了高度关注。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正关注阿勒泰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尝试。
压力下的廉政网站
网站推出后,有官员开玩笑说,这是对有意见者“釜底抽薪”
引起全国关注的同时,压力也随之而来。
阿勒泰地区一位官员回忆,地区纪委的这项制度公布后,不乏质疑之声。既有领导干部私下将称之为“乱弹琴”,也有干部对媒体称,这项制度必将流产。
“在去年5月25日以前,我们和上级的领导都打了招呼,即便如此,还是有领导打来电话过问此事。”阿勒泰地区纪委一官员坦言,这份公告在为反腐者提供极大信心的同时,也给纪委带来了潮水般的压力。
20比1000,这是地区纪委工作人员和即将申报财产的处级官员之间的比例。
吴伟平说,虽然当时纪委宣布要执行财产申报制度,但能不能推行下去、会不会无疾而终,都是未知数。
一名纪委工作人员回忆,当时困扰纪委普通工作人员的,是申报对象的特殊身份,“全都是领导,话怎么说,工作怎么做?大家心里很没底。”
频繁的开会探讨,成了那一段时间纪委工作的常态。会上吴伟平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推行申报工作,要热情,要勇气,更要智慧”。
会上有人提出,以往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主要原因是缺乏透明度,不是有人说情,就是有领导打招呼,现在当务之急是让这些人“免开尊口”。
为此,与会者建议成立网站,将事情铺开,让全地区的人都知道,让说情的人无法张嘴。
这一意见很快被落实。
2008年9月16日,新疆阿勒泰地区廉政网正式推出。该网的职能是,及时公布即将进行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相关情况,接受媒体及群众监督。
有官员回忆,这个网站推出很突然,当时大家私下和纪委的人开玩笑说,你们这是给有意见的干部来了个釜底抽薪啊。
对于网站公布的效果,纪委的人没有多谈。可以在当地官员中证实的是,在申报制度推进的过程中,尽管有部分干部不满,不过没出现集体上访,或者向领导反映情况的“硬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