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四万亿投资"应引入公众监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媒体评论:"四万亿投资"应引入公众监督
2009年02月20日 16:04 来源:西安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国新办2月1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回答有关“四万亿投资”的记者提问时表示,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有重大的违法违规或者重大损失浪费的问题。(2月19日《北京晚报》)

  审计署“暂未发现有重大的违法违规或者重大损失浪费的问题”,本来应该只是一种事实陈述,不带任何价值判断,却引发了一些质疑之声。这倒不是说人们在指责审计署工作不力或者有意撒谎,而是说审计署公布的这一暂时性结论,不符合人们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心理预设:如此庞大的资金使用,不可能没有觊觎之人,也不可能不出现违法违规或者损失浪费。

  我想,这样的心理预设应该是有经验依据的,汶川地震捐款和北京奥运会资金尚且存在各种腐败问题,遑论庞大的四万亿政府投资?问题也许不在于有或者没有,而在于大还是小、多还是少,更重要的是:我们何时才能发现?我们当然不想看见未来审计报告中可能出现的令人痛心的审计数字;但与此相比,我们更不愿看见的是,直到公布审计报告之时,才能无奈而且无用地痛恨于被揭露出来的腐败冰山一角。

  随着公民意识的增强,公众不仅乐于见到“审计风暴”,更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强烈的亲身参与审计监督的意愿。作为纳税人,人们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交的钱是怎样被花掉的,以及是否花得有价值有效率。如果我们长期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份作为最终结果的审计公告,而不能从一开始就亲身参与到对财政经费的使用监督之中,那么“审计风暴”的威力不仅会越来越小,“谁来审计审计机关”的质疑也会越来越多,特别是在诸如“审计局长公款按摩”等负面新闻的不断刺激之下。

  财政资金的使用,一要接受立法机关的监督,即批准政府预算等;二要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公布审计报告;三还要接受公众的直接监督。虽然审计机关自命为国家财产的“看门狗”,但这并不意味着主人从此将丧失直接监督的权利。审计监督不能取代公众监督。如果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审计监督的结果,而公众监督始终无法有效进行,那么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必然会因为无从检验而遭受质疑,特别是在出现了有悖于公众心理预设的审计结果之后。

  具体到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公众不仅需要审计机关的全程跟踪审计,更需要对巨额资金使用详情的全程详细公开。为此,上海律师严义明已经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公开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进展情况的申请,可是至今未曾得到回复。事实上,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实施之后,这些应否公开,已经不是一个法律问题,而只是一个法律的具体落实问题。

  同日另一条新闻报道,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总额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的同一天,白宫开通了经济刺激计划的官方网站,让纳税人查询和监督巨额资金的使用详情。当然,我们有与之完全不同的“国情”,但在政府信息公开上的一些普世性价值理念,也许值得我们借鉴。(舒圣祥)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