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区生活志和社会赈灾志编纂工作启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汶川地震灾区生活志和社会赈灾志编纂工作启动
2009年02月17日 17: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2月17日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灾区生活志》和《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社会赈灾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2月17日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两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两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成员分别在民政部主会场和各省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两志”编纂委员会主任、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发表重要讲话。李学举在讲话中阐述了做好编纂工作的重大意义。他说,编纂《灾区生活志》和《社会赈灾志》,是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编纂《灾区生活志》和《社会赈灾志》,就是要通过志书的形式,展示我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展示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展示我们广大干部职工无私奉献、大爱至诚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我们和衷共济、共赴时艰的通力协作精神,并使之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转化为我们进一步推动工作的不竭动力。

  李学举说,编纂《灾区生活志》和《社会赈灾志》,是总结抗震救灾经验,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需要。在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快速反应,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紧急调集大批救灾物资运往灾区,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精心安排灾区生活必需品供应,大力组织开展救灾捐赠,全力投入对口支援,切实做到了让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为保障好灾区群众基本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编纂《灾区生活志》和《社会赈灾志》,就是要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录各地区、各部门在应对汶川特大地震中协同开展群众生活保障和社会赈灾的各项工作,总结成功经验,健全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应对巨灾能力,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保护群众生命安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李学举指出,编纂《灾区生活志》和《社会赈灾志》,是传承修志优秀文化传统,记载抗震救灾重大历史事件的需要。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抗震救灾展开最及时、动员最广泛、组织最有力、效果最明显的成功案例。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录各地区、各部门保障灾区群众生活工作及社会赈灾工作,就是为后代研究自然灾害规律留下翔实资料,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留下丰厚资源。

  李学举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 “两志”编纂工作方案的具体安排,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保障,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确保编纂工作有序进行,按时圆满完成任务。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田嘉出席了会议,他着重从全志编纂的基本情况、质量要求和进度安排等方面,对“两志”编纂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两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民政部救灾司司长邹铭对编纂方案作了说明。

  据悉,《灾区生活志》主要反映灾区群众的安置工作情况,《社会赈灾志》主要反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海内海外倾力支持的情况。《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全志编纂工作于2008年11月正式启动,全志共11卷,于2011年完成出版工作。作为全志编纂重要组成部分的“两志”,拟于2010年底全部完成编纂工作。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