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解析中法关系走向:“解铃还需系铃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吴建民解析中法关系走向:“解铃还需系铃人”
2009年02月17日 06:3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吴建民表示,对于目前的中法关系,“解铃还需系铃人”。 吴治岐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法关系近来降至冰点,其中责任不在中方。但实际上,现在距离中法之间的“蜜月期”并不遥远。现为外交学院教授、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的吴建民先生,就曾在这段“蜜月期”担任我国驻法国大使,对中法关系等问题有相当的发言权。中国青年报记者今天就中法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对吴建民先生进行了专访。

  希拉克知道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

  中国青年报:在1998年至2003年,您担任我国驻法大使期间,中法两国关系可谓是进入了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当时,两国元首互访彼此的故乡,开展“中法文化年”等活动。据了解,当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本人也十分钟爱中国文化。当时中法两国关系发展良好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能达到如此密切的程度?

  吴建民:希拉克出任法国总统之前,中法关系有过波折,当时的法国社会党政府曾向台湾出售武器。出售武器之后,中法关系跌入了底谷,这是1964年建交以来最低谷。

  之后,在法国1993年的大选中,在野党取得了多数,当时的总统是社会党的密特朗,总理是巴拉迪尔。当时希拉克对中法关系就非常关心,他那时还不是总统,但是他有积极的推动。他派了特使到中国来,与中方谈,密特朗总统对此也是支持的。

  这个时期的中法关系不好,两国经济合作受到很大影响。1995年希拉克当选总统,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希拉克总统懂得中国文化、懂得中国,我们西安的兵马俑,他去看了以后认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之后名扬世界。他可以看懂上海跟法国一家公司共同举办的青铜器展览,一看就是一个半小时,看得津津有味。

  中法关系在希拉克总统任职期间非常好,我觉得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希拉克本人懂得中国的文化,懂得中国的重要性,从历史的角度看,他认识到中国在崛起。他每天睡觉之前,都要看几页关于中国的书,特别喜欢中国文化。这是他从少年时代就开始的。

  为什么会有这个情结,他跟我讲过:他少年的时候逃学,逃学干吗去呢?巴黎有一座很有名的博物馆,叫吉美博物馆,他就到那里去看,越看兴趣越大。几十年来,他形成了对东方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一种强烈的爱好。懂得一国的文化,就能更好地懂得一国的人民。他知道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塑造了炎黄子孙,塑造了中华民族。他懂得中国今天强大起来,不是偶然的,是有强大的中华文化来支撑的。因此,他知道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

  还有,这个世界向何处去,实际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认为应当成为一个单极世界,都听一个国家的;另一种看法认为,应当成为一个多边的世界,大国、小国都有发言权。希拉克总统显然是赞成后者,他认为由一个国家来掌控世界是不安全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和法国是有共同点的,很大的共同点。大家都希望建立一个多边主义的世界。

  总的说来,当时中法关系良好的原因,一是国际上的大气候在发展,我们应当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中法之间有很大的共同点;第二是中国的崛起,中法之间的共同利益在增大。中国跟外国合作,尤其是尖端领域的,跟法国合作较多;第三个就是领导人的因素。

  萨科齐的民意支持从强势变成了弱势

  中国青年报:这样说来,国家领导人个人的好恶,对国与国关系的发展确有一定的影响?那么,您认为中法关系陷入目前的僵局,与现任法国总统萨科齐的个性有关吗?您在法国期间,同他打过交道吗?在您眼里,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吴建民:当然有关。领导人领导一个国家,他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他的好恶,当然会对国家的管理产生影响。

  我和萨科齐总统打过交道,而且打的交道还不少。我1998年11月到法国任职的时候,他是我大使官邸所在地奈伊市(巴黎郊区小城——记者注)的市长。我去了以后,萨科齐给我举行了一个酒会。此后,我们的来往也比较多。有的时候我请他吃饭,有的时候他请我吃饭。请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说我们来一对一吧。一对一是西方人外交上作深谈的一种方式,没有第三者的旁听,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我跟他一对一谈了也有几次,主要谈对法国形势的看法,对中国的看法,对国际形势的看法。他也很想了解中国。萨科齐曾跟我说过:我在政治上最困难的时候,中国人没有忘记我。

  萨科齐是法国政界的后起之星,他给我的印象是,好胜心强,很聪明,做事很急于求成。

  至于中法关系为什么走到今天这一步,我想是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是目前的困难,是国际大气候的变化。世界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这是国际关系几百年来最大的变化。欧洲、美洲作为世界的重心,长达几百年,现在却发生变化了。在这个过程中,亚洲地位在上升,欧洲地位相对下降,所以欧洲有一种失落感,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总统换人了。总体来说,萨科齐是高票当选总统的,但是去年11月24日,他在记者招待会上承认自己犯了错误。他当选总统的时候很得民心,几个月之后,民意支持率却大为下降。他也很紧张,一下子从强势变成了弱势。在弱势的情况下,他就对民意十分重视。

  法国的一部分媒体,在报道奥运会、报道火炬传递方面,对中国的态度十分糟糕。其实很多法国人对西藏问题并不了解,很多人不知道西藏在什么地方。但是,媒体上的一面之辞讲得比较多,鼓动了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这种民意对萨科齐的行动有一定的影响,他不得不适应所谓的民意。而在西藏问题上,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见是很深的,这是事实。

  所以,我想就是这几个方面:国际大气候变化、总统换人、总统地位的变化、总统处境的变化和总统本人对中国的了解,对西藏问题的了解,这跟他的前任是有差别的。于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很清楚,出现这些困难的责任不在中国,不是我们挑起的。

  不能说中法问题的核心就是西藏问题

  中国青年报:最近,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来中国访问了,您参与接待了吗?

  吴建民:我9号才从美国出访回来,那天有一个会我没参加,晚上法国驻华大使有个庆祝中法建交45周年的宴会,我参加了。老朋友见面,聊了聊。

  中国青年报:但是他后来说的话,有些网民的意见很大。他作客凤凰网的时候说:中法之间核心的问题是西藏问题。这个观点在网上受到很大的非议。您认为,中法之间的核心问题是西藏问题吗?

  吴建民:我不知道他的原话是怎么说的,但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中法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中法建交已经45年,两国关系有了巨大的发展,即使是在两国关系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点。至于说目前在西藏问题上出现问题,但不能说中法问题的核心就是西藏问题。

  中国青年报:据您所知,法国方面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来打破目前的僵局?

  吴建民:当然。我们推迟了中欧领导人的会议,实际上这个会议是原定于去年12月1日在法国里昂举行的。法国人对这件事是很介意的,特别是萨科齐对此十分介意。因为他担任欧盟主席,在法国举行欧盟会议,应该来讲,在他的主持下推动欧洲同中国的发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这件事推迟了,就不能在他的主持下举行,他对此当然是很介意的。

  中法关系到今天,起因在法国,应当说,“解铃还需系铃人”。这个问题,法国必须作出明确的表示。中法之间的这种困难局面持续下去,对双方都不利。特别是当今世界面临严重的金融危机,更需要中法双方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我希望法国方面认识到这一点。

  中国青年报:希拉克最近也将访问中国吗?

  吴建民:他可能在今年上半年的晚些时候访问中国。当然,他已经下野了,但是中国人民对他还是很尊敬的,他在法国也还有一定的影响力。

  两国青年应该加强交往

  中国青年报:您觉得中法关系今后总体的走向是怎样的?

  吴建民:趋势还是要向前发展的,因为中法之间没有根本的厉害冲突。法国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西方大国,这反映了双方领导人的胆识,反映了戴高乐将军和毛主席的远见卓识。1964年中法建交时,法国报纸发表评论说,两个珍视独立的国家走到一起来了。因为当时法国在西方阵营中是保持自己独立的。

  应该看到,从1964年发展到现在,中法关系总体上发展是好的,是向前进的。出现困难、问题只是一段时间,因为决定国家关系的是国家利益。中法两国无论在经济领域、国际领域、国际关系等方面,双方都有很多共同点,双方的共同利益是最重要的。

  中国青年报:那您认为目前中法之间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

  吴建民:目前最大的问题肯定是西藏问题,要不然我们也不会推迟中欧领导人的会晤。

  中国青年报:请您谈谈法国民众关于中国西藏问题的所谓“民意”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这种“民意”会出现在法国?而没有出现在其他国家?或者至少其他国家没这么严重?

  吴建民:从2007年9月开始,我们同欧洲的关系上,开始是德国,接着是法国,先后出了一些问题。这个问题当然有他们的民意,刚才我讲了一个大的环境,就是世界体系的变化。中国的地位在上升,欧洲的相对地位在下降,他们有失落感,有情绪。这种失落感对领导人肯定有影响。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需要多长时间,中法关系才会“复苏”?

  吴建民:我想,法方应该认识到,长期拖延对他们自己不利,对双方不利。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整体的关系,跟人一样。两个人尽管有很多的共同利益,但是一段时间有“疙瘩”,当然心里就不太开心,那么,有什么事就不会太积极。

  中国青年报:您对中法两国的青年有什么期望?加强两国青年的交流,能否增强中法友谊?

  吴建民:我的外交生涯就是从青年外交开始的。我从1961年1月到1965年9月在共青团工作,在团中央干了6年零8个月,青年交流对于外交工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我非常希望中国青年和法国青年增加来往。我1998年去法国工作的时候,留法的中国留学生只有5000人,现在大概有3万人,我觉得还太少,因为法国有很多文化值得我们学习。法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也有几千人,我也嫌太少。

  我们老一辈革命家去过法国的人很多,不能不说法国的文化对他们没有影响。所以我认为,中法两国即使目前有困难,我还是希望两国青年增加来往,这也是胡锦涛主席一向倡导的,青年人之间的交往。尤其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青年人之间更需相互了解。

  胡锦涛主席访法的时候,邀请了一些法国学生来中国,希拉克总统访问中国时,也邀请中国的100名建筑师去法国,法国的建筑还是很有特色的。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说到底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两国青年相互了解,两国关系就一定能发展得更好。在这方面,共青团、全国青联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本报记者 杨亮庆 实习生 朱慧灵)

【编辑:邱观史
    ----- 国内新闻精选 -----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