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6成农民工节后回城打工 返乡创业不足1成(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调查:6成农民工节后回城打工 返乡创业不足1成(2)
2009年02月16日 09:19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群体性事件可能上升”

  调查显示,今年农民工受城市契约文化熏陶,返乡后可能不适应地方农民传统管理模式

  随着金融危机对企业影响日益加深,媒体、学者开始担心,因失业而滞留城市的农民工会影响城市的稳定。

  但调查者分析后认为,这样的担心没有太大必要。

  调查显示,大量农民工都表现出一个共性:在城里面找不到工作,通常是在三个星期到一个月左右,就马上往别的城市流动,或者选择回到家乡去。他们都不愿意流落街头。

  “他们都觉得,如果流落到街头,这事让老乡知道了,传回老家就抬不起头了。”出身农村的李涛认为,在乡村熟人社会,传统伦理约束机制依然在发挥作用。

  李涛说,城市出现的一些流动人员犯罪,他们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是两码事。

  “大多数农民工都很老实,你拖欠他一年工资他都在那老老实实,偶尔上个街讨个工钱,大家都觉得这事闹大了。”李涛说。

  而且从回收的387份问卷调查看,大多数农民工是青壮年劳动力,初中毕业甚至是高中技校,在乡村社会属于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

  2月10日,经济学者汪涛在接受采访时说,鉴于政府投入巨大财力应对农民工失业问题,所以该问题不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不过,返乡后的农民工可能会与农村传统的治理模式有一些冲突。”李涛说,因为青年农民工受了城市契约文化的熏陶,可能不适应农村传统的管理,金融危机中,可能会在地方局部中造成冲突。

  近九成受访民工未参加培训

  他们或没有获得相关通知,或觉得培训流于形式;江苏有地方甚至花钱请农民听培训

  2008年失业的刘刚春节回江苏姚湖村后,村里曾组织过劳动培训。

  “听讲座的村民可以领到二十元钱。去听讲座的绝大多数是妇女和小孩,很少有打工者去。”刘刚告诉调查者。

  调查发现,农民工们对地方组织的培训并不看好。

  在161人的回答中,有89%的人由于没有获得相关信息或通知;或尽管了解到有培训的信息,但担心是走形式,没有实际意义,没有参加培训。

  “去年我去一个地方给当地技校老师做培训,当地有关部门的官员告诉我,因为农民工不愿意接受培训,他们为了完成上级的培训指标,不得不编造接受培训的人数。”2月12日,李涛说。

  2月13日,新华社也有报道指出目前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低效。

  报道称,目前一些县级农村劳动力培训机构设施落后,培训规模小,培训质量低,政府虽然补贴了大量资金,效果却不明显。更有一些不具备必要资质的机构,为了获取政府补助,巧立名目缩减培训内容。

  李涛说,如果培训的内容跟实际不相关的话,这比不培训还糟,因为农民工会对培训留下很糟糕的印象,以后组织他培训就很难。

  调查者所了解的事实是,大多数技校和职校老师都停留在理论培训上,“大部分老师自己都没有外出务工的经验,缺乏实际务工经验,给在校学生上上课还可以,给农民工上课就不行了,培训缺少针对性,不适用。”

  调查还表露出了这样一个现实,农民工进城后适应城市生活的保障性培训,是更容易被忽略掉的。

  目前,为适应城市生活能力的综合性培训,因为缺少师资,在基层农村很难开展起来。

  李涛说,其实这比职业技术培训还要重要。生产技术三两天能学会,但如何让农民工学会自我保护,如何融入城市文化,则难得多。而且农民工的权益无法保障,整个未来可持续的生产力就被透支掉了,最后还是影响城市发展。

  政府可出资招标培训机构

  专家建议,社会服务被政府垄断后,便会表现得效率低下,培训工作应让社会力量来完成

  2月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推出了“特别职业培训计划”。

  此次针对农民工的培训计划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培训时间长达3至6个月,其中包括对失业返乡的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

  李涛说,这么大规模的培训投入一定不菲,但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因为当社会服务被政府垄断时就会变得低效。”

  目前对失业农民工的培训任务,农业部分给农业局,劳动部分给劳动局。农业局再分给自己下面办的农校,劳动局再分给自己下面办的技校。

  “表面上看,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但最后未必能有效地把服务传达出去。”李涛说。

  李涛认为,政府应该把用于农民工培训的钱拿出一部分来公开招标,谁有能力把这个事情做到最好就把钱给谁。

  2月12日,经济学家茅于轼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说,培训工作应该由社会力量来做,让盈利组织来做这件事可能更好。

  除了培训,李涛认为政府应该拿出钱帮助失业家庭找岗位。

  “在社会服务组织高度发达的环境下,如果大规模的失业影响到家庭的话,社会组织马上就会运转起来,协助这个家庭做个案,帮助他度过心理危机,不要让他家庭关系恶化。”李涛认为。

  “现状是,政府应对危机的模式目前是控制和管理型的,不是服务和引导型。”李涛认为,政府应开放服务市场,采取公开采购社会服务的方式,看看谁有方法和技术解决就业问题就把钱投给谁。

  显然,这要求社会应重新彻底反思对农民工的定位,不能继续把农民工简单定位为廉价劳动力,应该意识到农民工本身也是这个城市的生活者、消费者。

  “所以农民工的问题最后还是要回归到人,一个平等的人,这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李涛说。

  (文中部分受调查农民工为化名)

  - 核心提示

  今年2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透露,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大约有2000万农民工失业。

  也就在此前的1月中旬,一个叫北京市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的民间组织,派出33名成员和农民工志愿者,对身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农民工群体进行调查。

  调查历时半个月,涉及北京、江苏、陕西、重庆等15个省市。

  调查显示,59.3%的农民工仍旧选择外出务工而不愿回归土地;农民工的失业不会导致社会治安的明显恶化;农民工的就业格局也正在朝西部、北部城市发展。

  调查显示了另一个严峻现实是,各地方政府针对失业农民工的培训,并不被多数农民工认可,培训显得相对低效而空泛。

  □本报记者 褚朝新 北京报道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