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郑州2月12日电 (王会甫)“维和打头阵,抗旱当先锋”。2月12日,在河南省封丘县荆隆乡桑园村的三姓庄引黄水渠灌溉工程的施工地,远远望去一条红底白字的条幅格外显眼。
走近现场,阵阵轰鸣的马达声打破了寂静天空。记者看到,挖掘机灵巧地将沙土从渠底取出,倒在堤坝上;推土机将渠底推得光滑锃亮……
在现场指挥作业的济南军区某集团军副参谋长张原告诉记者,这支工兵分队今年1月20日才从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回来,隔离结束后,本想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没想到驻地又遇到了60年不遇的大旱灾,还是让这些刚刚回国的维和勇士们啃这块“硬骨头”。
现场负责指导施工的新乡市水利局副局长张林岭说:“现在施工的这条渠有3000多米,出土量近20万立方,建设后将与原来的三姓庄老渠相连接,可以将黄河水直接引向封丘、长垣、滑县、内黄等地区,解决下游400万亩的麦田灌溉用水。这条水渠的建设工程量大、工期紧、要求高,早提前一天挖成就能减少1000亩小麦的枯死。如果单靠我们自身的力量10天也建不成任务。没想到这支部队一下子出动了60余台大型工程机械装备,200余操作手,千余名官兵。这些官兵人人是能手,个个有绝活,施工进程一小时能推进70多米,而且战斗精神还特别顽强,从昨天下午开始已经连续工作近20个小时。”
人人是能手,个个有绝活,这话一点不假。据悉,2007年6月从该团抽组200余官兵组建了赴苏丹达富尔工兵维和分队,11月23日出国进驻苏丹。在近14个月的维和日子里,这个分队在达尔富尔冒着生命危险出色完成筑路架桥、承建机场以及战区主要营地建设等多项任务,并创造了“中国速度”,受到联合国总部和联非达团官员高度赞誉,所有维和官兵全部被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三级士官胡伟伟今年已经31岁了,为了参加维和两次推迟婚期。这次维和归来,本来可以回家休假的,听说团里要组织抗旱救灾,他第一个请战。他说,自己是农家子弟,知道看着麦子旱死在地里,老百姓心里不是滋味。自已是开设移动电站的班长,野外条件下抗旱用得着,没有理由不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