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论文造假”续:知情者质疑造假非个人行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浙大“论文造假”续:知情者质疑造假非个人行为
2009年02月11日 08:35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资料图片:贺海波发表的造假论文和检讨书复印件。宋苗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院士课题组造假事件”连续报道

  探访“风暴眼”:假论文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几经周折,2月9日晚7时许,课题组的曾经成员之一周立涛(化名),终于开口。

  “我们其实也是受害者。”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录音谈话中,他反复强调这句话。

  李连达院士课题组,是浙大药学院下属的课题组,近日来正处在“造假”风暴眼的中心。该课题组的成员总数目前为13人左右,其中,负责人为李连达院士,位列第二的负责人是副教授吴理茂,还包括10名博士和硕士。早先的成员贺海波(副教授)已被开除。

  2008年10月16日,贺海波曾经的导师戴德哉给浙大写信举报贺海波的论文抄袭行为。11月13日,浙江大学迅速做出调查结论,并撤销了贺海波的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

  日前,举报人祝国光已经提出了更多的证据,包括没有贺海波署名的另8篇涉嫌学术不端的论文,直指李连达院士在内的若干相关人。

  此前浙大给本报记者发来的调查报告称,贺海波向浙大提交的检讨书中,承认了论文剽窃、一稿二投、擅署他人名字、擅署基金支持、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英文等事实。但贺均称这些为个人所为,课题组其他成员并不知情。

  当本报记者2月10日到这个课题组的实验室时,门口的人员执勤表上,贺海波一栏已经被撕去,而李连达院士和吴理茂的名字后面都挂着“外地”两字,只剩下一排学生的名字。作为另一个实验室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吴理茂人目前在美国。

  “我都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学生”

  “我们默认的导师其实是吴理茂。”周立涛讲到这一点,声调突然高了起来。

  他在报考浙大医学院的时候,就冲着李连达院士的名声去的。

  入学至今,他只见过李连达院士两次,一次是在开学典礼上,一次则是同课题组的博士生牛泱平的毕业答辩会上。

  日常应该由课题组长负责的事宜,基本都由吴理茂“代理”。周立涛发现,包括在李连达院士名下学生的学术进展和实验经费等必须由课题组长过问签字的项目,基本也是由吴理茂代替李连达院士完成。在周立涛的印象里,实验室的每一分钱都会由吴理茂签字,吴理茂也经常当着学生的面签李连达院士的名字。

  考进来之后课题组实际负责人换成了吴理茂,让周立涛觉得有被欺骗的感觉。虽然他知道吴理茂经常会向李连达院士汇报,但他还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的学生”。

  在进来之后,周立涛才知道,本校的学生都知道实际是吴理茂负责这个课题组,所以报考之人寥寥。

  “我们刚进去的时候,吴只是一个讲师,讲师是没有资格带博士生的。”

  数年后,吴理茂的职务有所变动,升任为副教授。

  据周立涛回忆,他在课题组的数年内很少机会被指导做试验,也没有被要求参与任何论文的写作。“我们看到贺海波做实验,都很眼馋。但是吴理茂从不进实验室,我们有时候只好自己硬做,做不出也没办法。”

  在数年的学习中,周立涛们被要求每天8点半到实验室,练习动物注射试验。而在每周可以见到“实际导师”吴理茂的周会上,吴理茂强调最多的却是实验器材的干净与否以及学生们有没有及时下载国外学术期刊的全部文章。

  “我们开会的流程先是贺海波汇报他一周做了什么实验。然后就是实验室的技术员发言,说哪个负责打扫卫生的学生本周没有打扫干净,需要再做一星期。最后就是问问我们该下载的论文全部下载了没有。”周立涛伸出手向记者比划了一下这些论文的厚度,每周需要下载的都是一整本国外期刊,“所以我们干这个也很辛苦”。

  但吴理茂从没有告诉博士生,这些论文下载是派什么用场的,也没有博士生敢问。周立涛只知道,在贺海波来之前,这个课题组很少能在国外主流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但是贺海波来了之后,数量突然“井喷”。

  “唯一的主力”

  没有辩解,没有散伙饭,甚至没有留一句话。贺海波就在这个课题组消失了,贺被开除并没在浙大范围内正式通报。

  令记者惊异的是,此番涉嫌造假的贺海波在同事和学生之中颇有人缘。这背后与李连达院士课题组的特殊机制则密切相关连。

  “我们都不希望贺老师走。”周立涛说,在李连达院士长期不在浙大,吴理茂又“从来不进实验室”的这个课题组里,真正的学术骨干并能给与学生指导的,只有贺海波。

  李连达院士课题组使用的实验室在浙大药学院的三楼,占据了约四分之一的楼层,名称叫“现代中药研究所”。

  在悬挂的课题组合影里,贺海波站在前排,个子不高,肤色黝黑。在博士后期间,贺海波几乎每天早上都8点就来到实验室,比其他学生都早。而且在贺自己做实验的同时,还对其他学生进行指导。

  贺海波也是课题组发文章的主力。有一个硕士生因实验无法完成毕不了业,贺海波在自己发表的文章后带上他的名字,帮助其涉险过关。

  不得而知,这样的细节是否就是如今轰动一时的造假案的翻版,只不过是在别人的论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而已。

  浙江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985和211高校,在评定职称方面的要求颇为严格,以副教授为例,要求2年内发表8篇被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收录的文章,方可晋升。

  在事发前不久,贺海波刚刚达到了这个标准,晋升为副教授。

  “我觉得他对(晋升副教授)这个事情很着急。”周立涛回忆说,在一次例行周会上,贺海波曾经提过,他着急评职称,所以急着发文章,要求能够空出一段时间来写文章。

  在此之后,贺海波有持续近半个月的时间每天一早7点半来实验室,一头钻进小房间,一直到晚上8点半才走。

  根据浙大目前的调查,贺海波有学术不端行为的8篇论文就是在这段时间写就的,刊发时间均为2008年6月之后。

  去年8月,课题组实际负责人吴理茂赴美国哈佛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学术交流。在临走前的最后一次例会上,吴指定贺海波为这段时间的代理负责人。两个多月后,贺海波“事发”,其原先的导师、中国药科大学教授戴德哉向浙大投诉贺海波未经同意擅用自己的实验数据。

  2008年11月13日,浙江大学召开校长办公会议,决定依据《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撤销贺海波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

  是否集体行为?

  目前由举报人祝国光揭发的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中,已有八篇与贺海波无关,包括第一作者为另一课题组成员,李连达院士名下博士生牛泱平的两篇论文。另有一篇同样涉嫌造假的论文中,大多数作者并不是浙大的,是李连达院士在北京带的学生。记者试图联系上述学生,但多数人都没有接记者的电话。

  但这些并没有贺海波署名的论文,则使得论文造假究竟是否是贺海波的个人行为遭到了质疑。

  “学术期刊的版面费都是公开的,这些文章算起来至少需要5-6万,”周立涛说,“ 我们实验室的经费平时就比较抠,我们也猜测钱花到哪里去了。”周立涛推测,“如果版面费是实验室出的,谁应该知道这些钱的出处,以及这些论文的投递呢?李连达院士有没有接到这些汇报呢?”

  但浙大方面拒绝了记者公开实验室账目的要求。浙大校长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称,造假一事与李连达院士无关,且其没有造假的动机。

  “整个实验室自成立以来鲜有成果,鲜有文章。”周立涛对其所在的实验室现状并不讳言,“如果没有这十几篇文章,整个实验室在浙大可以说是表现最差的。”

  被同样疑为一稿多投和抄袭实验数据的一篇通讯作者署名李连达院士的论文,于2008年9月发表在《Phytotherapy Research》上,参与单位为中国中医科学园院苑医院。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陈小莹 实习记者 李 景)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