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门槛太高,老百姓负担大”、“月票车越来越少,不方便市民出行”……2月7日,230多名重庆渝中区人大代表和重庆市人大代表渝中区联系组成员分成12组,到解放碑等人群集中地“摆摊”,面对面听取民意。 (2月8日《重庆日报》)
几年前的一条新闻至今让我耿耿于怀:深圳市民李红光自费在媒体上刊登广告,希望参加深圳市“两会”的代表委员能够听取她从群众中搜集来的12条建议,并在“两会”上反映。然而,没有得到代表、委员回应,使李红光一度感到失望。后来,还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派代表接下全部建议,让她在失望中看到希望。本应主动深入民间调研、体察民情的代表委员,为何让一位自费刊登广告找代表委员的市民大失所望?大张旗鼓地公开刊登广告还找不到一位代表委员,那要是“默默无闻”地寻觅,得多么失望和无趣啊!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神圣职责,自然不能在“空中楼阁”式的感悟中完成。在前几年的全国“两会”上,屡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抛出类似“红包和谐论”这样背离民意的惊人之言让百姓震惊,并招来无数的“板砖”,试想,如果这些代表委员能到街头去听听民意,会如此建言献策吗? 近几年来,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了能及时了解民情,纷纷公布了电子信箱、手机号码等征集民意,但我始终以为,这些手段显然没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面对面”那么直接和有效,不和群众打成一片,藏在“深闺”中的代表委员,最终是不可能了解到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民情福祉的。更何况,对于那些没有条件上网、不会上网的那部分民众,他们的需求,可能更是燃眉之急!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应该到人民中去,甚至,你走在街头,你所在选区的百姓都要能一眼就认出你来,和你像家人似的唠家常、聊民生。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我倒真的希望能看到我们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能走上街头“摆摊”听民意,把更真切、更基层的呼声和建议带到会上,更期望街头“摆摊”听民意成为一项固定的制度,常年累月地坚持下去,使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更加体民情、顺民意、惠民生!(吴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