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种下的小麦,要是在以往,麦苗该长到1尺高了,可现在只有2寸,而且黄不拉叽,没一点精神。”今天清晨,57岁的程永亮从地里拔起一棵黄了一半的麦苗,忧心地说。
干旱
程永亮是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郑店子村村民,去年10月10日,他在自家的4.5亩地里种上了麦子。播种后,就没下过一场大雨,最多偶尔飘点雨星。以往每年春节前,亳州都会下一场雪,盖在麦地里,让麦苗饱饱地喝一次水,可今年天上半点雪花也没飘。
程永亮家的地离住处近2公里,每天他都骑十几分钟的车过去看,“再看也没有用,天不下雨啊!”在家里的时候,电视机总是开着,看全国旱情的新闻,听天气预报。“晚上7时30分,雷打不动,听听明天有没有雨,天气咋样。”但是,随着干旱的天气一天天持续,他对天气预报已经失去了信心。
“天气预报不准了,预报下雨却下不来,天上有点云都叫地上蒸干了,老天失去下雨的功能了。”
前两天连日大雾,程永亮说,那是干雾,不是水雾。“麦叶上没有露水珠。要是水雾,到地里面走一趟,裤腿都会湿,鞋底全是泥。现在呢,走一圈啥事没有。”
浇地
令程永亮欣慰的是,麦苗的根部捻起来很有韧性,这都是这两天浇水保苗的功劳。“种了几十年地的老农,检查麦苗受旱程度的土办法就是看根,要是麦苗的根须一捻就断,这麦子就算彻底枯死了,再也救不活了。”
等了100天之后,程永亮和乡亲们坐不住了,纷纷搬出家里“雪藏”多年的水带,寻找水泵。
农历正月初六清晨6时,程永亮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街边等出租水泵的人。这几天,附近村子里已经有人每天过来,专门做出租水泵和水带的生意。旱情在这里并不多见,所以并非家家备有水带和水泵这些浇灌用具。“家里有水带的也都放坏了,多少年不用,大多漏水。”
“水井设施也不好,那边103亩地附近没有水井,有水井的也都在田边上,不方便浇,远的得拉300米水带,一盘水带20米,至少得接个15条。”
程永亮家里没有预备浇灌时穿的雨衣雨裤,只能穿双高筒胶鞋。把水带水泵装上自家的三轮车,程永亮往地里赶。
“刚开始旱的时候,浇到傍晚6时就收工,后来家家户户都浇到半夜,一个人打着手电筒一个人浇。”浇地的时候,只能把水带头抱在怀里,才能拖动几十公斤重的水带,一天浇下来,大半条裤子都湿了。
费用
额外的浇地费用,增加了种麦的成本。租水泵水带的价钱是固定的,1小时30元。程永亮说,旱成这样,一亩地浇下来,至少也得2个小时,还浇不透,水湿深度只能达到约15厘米。“想浇透,没3个小时不行。”
程永亮舍不得花太多钱,紧赶慢赶地浇。花了140元钱,把4亩半地浇了一遍。
“政府说了,一亩地补贴30元,要是浇2个小时自己就得再掏30元。”程永亮的老伴在院子里边扫地边说:“再浇就种不起了。”
程永亮家每年都种4.5亩地的麦子。去年打了3764斤,全部卖掉赚了2500元钱。看今年的年景,程永亮估计能打上2000斤麦子就不错了。“我家还种了点药材和树,受旱情影响后,还能补上点。再出去卖点力气,打打小工,反正饿不着。”
未来
据当地气象部门2月5日消息,未来一周无明显冷空气南下,7日前安徽省多大雾天气。8~9日受暖湿气流影响,全省有一次降水过程。从今天至2月9日,仅两天的天气预报中带有“雨”,2月8日“阴天有小雨”、2月9日“阴天,有零星小雨并渐止转多云”。
程永亮对未来的天气并不看好,而且天太旱了,没有云,连人工降雨都没法降。他和村民们已经做好准备,过个二十天、一个月再浇一次水。
“这次一浇,如果过个10天再下场雨,就能撑个二十来天。接下来就看农历二月十五(3月11日)之前有没有下雨,没下雨就得赶紧再浇,再浇就得比这一次深了,要用大水漫灌,代价更高,一亩地起码得浇上3个小时。”
程永亮说,过了清明,麦苗长高了,就不能再浇水了。“那时候一浇,麦苗就全躺倒,啥收成都没有了。”
不过,只要这两次水能保证,麦苗还能有收成,“亳州的麦苗旱不死!”程永亮和村民的信心也来自于这段时间以来天天下乡的市、区干部。“他们每天都来盯着浇地,一块地没浇完,他们就不走,这回抗旱是动真格了。”
【焦点关注】
Ⅰ级抗旱应急
响应首次启动
据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记者 姚润丰)为切实抓好当前冬麦区抗旱工作,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2月4日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的基础上,5日召开全国冬麦主产区8省抗旱异地会商会议,并宣布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去年11月1日以来,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东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东部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至八成,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中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八成以上。气象专家综合分析认为,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旱情为50年一遇。
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2月5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55亿亩,有429万人、207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其中冬麦主产区受旱面积1.43亿亩,重旱4635万亩、干枯116万亩。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防总防汛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共分为四级,Ⅰ级应急响应为最高级别的响应机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Ⅰ级响应: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发生特大干旱;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时发生极度干旱。启动Ⅰ级响应行动后,国家防总办公室为灾区紧急调拨防汛抗旱物资;铁路、交通、民航部门为防汛抗旱物资运输提供运输保障,国家防总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将工作情况上报当地人民政府和国家防总。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灾救灾工作。
【焦点目击】
浇过水的麦苗开始返青
亳州城外郑店子村,路边的麦田里有人正在浇地,水带口喷出的弧形水柱欢畅地注入麦田,长长的水带如一条白色长龙在麦地里蜿蜒,一直延伸到公路边的水井。
早上7时不到,40岁的陆凤翔就起床了。昨天夜里,他和哥哥一直浇到夜里12时,今天要把家里的地全浇完。“再不浇,苗要渴死了。”
趴在麦田里的水带和麦苗一样无精打采,有的地方喷着几柱“小喷泉”。陆凤翔说,水带多年不用,破损的地方多了,不过漏水也是漏到田里。村里不少人家请人帮忙浇地,陆凤翔不放心别人做的活,觉得自己浇得会更仔细点,把麦田每一寸地都浇到、浇透,让渴坏了的麦苗饱饱地喝一次水,能快点返青。
没浇过的麦田里,麦苗的叶片黄了一半。浇过水的地湿润润的,有的麦苗开始返青。
【焦点链接】
严肃处理抗旱不力的“村官”
日前,谯城区严肃处理抗旱不力的“村官”。
近一段时间以来,持续干旱严重威胁在田农作物的生长,抗旱保苗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各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投入到抗旱保苗工作中时,谯城区却有一些村干部工作不主动,得过且过,不积极组织抗旱,造成抗旱工作被动。为严肃纪律,谯城区严肃处理一些抗旱不力的干部。
其中淝河镇罗集村总支书记因抗旱不力被镇领导责令写出书面检查,并做出保证,以观后效,镇领导对这个村的村会计作出停职处理;淝河镇李腰村总支书记和会计因抗旱不力被停职处理。另外,谯城区双沟镇3名村干部也因抗旱不力被责令写出书面检查,并要求他们作出迅速扭转被动局面的保证。(特派记者 姜燕 撰文 张龙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