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5日在广州召开的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目前全国干旱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已造成429万人20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抗旱水源严重不足,抗旱难度加大。
截至2月5日统计,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55亿亩,其中北方冬麦区1.43亿亩,比常年同期多33%,北方冬麦旱区中,重旱面积4635万亩、干枯116亩。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分析,当前全国旱情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受旱集中在北方冬麦区。目前全国有15个省、市出现不同程度旱情,但受旱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黄淮及西北东部的北方冬麦区,河北、山西、安徽、江苏、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8省冬麦区受旱面积占全国受旱面积的95%,其中冬小麦受旱面积1.27亿亩,占在田作物受旱面积的91.4%,油菜等经济作物受旱面积1203万亩。
受旱面积大、程度重。当前北方冬小麦受旱程度之重多年少见,有6个省冬小麦受旱面积达到在田作物的40━70%,其中叶片枯黄或分蘖节受冻死苗的重旱面积达4506万亩,超过30%。麦苗瘦弱、发育不良、分蘖植株少的问题很普遍。
人畜饮水困难突出。由于去冬以来雨雪严重偏少,与群众生活用水密切相关的中小微型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导致部分旱区群众生活用水十分困难。
受旱持续时间长。去冬以来,华北大部、西北大部、黄淮大部及江淮部分地区连续无雨雪日数超过80天,部分地区超过100天,一些地区累计雨量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小值。与此同时,上述地区大部分时段平均气温偏高,其中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华北、黄淮以及西北东部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至4摄氏度。受持续高温少雨影响,冬麦区旱情自去年12月上旬露头以来一直在持续蔓延。
寒旱叠加、灌溉难度大。去年12月份以来,中国冷空气活动频繁,前后出现3次大范围降温过程,特别是春节前,大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8至12摄氏度,局部达17至20摄氏度。干旱天气与寒流结合,造成旱冻叠加,增加了许多地区抗旱灌溉的难度,加重了旱情。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2月份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仍将偏少,黄河以北大部降水将小于10毫米,华北大部和东北地区气温仍然偏高,春季抗旱工作存在众多不利因素,抗旱形势严峻,困难很大。
目前,旱区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组织开展抗旱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2月下旬以来,北方冬麦区各省日最高投入抗旱人数526万人、开动机电井75万眼,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3.8亿元,累计投入抗旱机动运水车3.5万辆次,帮助群众完成抗旱浇地500多万亩,解决了50多万人次和28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记者徐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