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晋城市纪检委曝光了在春节期间出入高档消费娱乐场所的66辆公车的号牌。此次被曝光的66辆公车,涉及税务、银行、卫生、煤运、煤炭、电力、保险及县级人大、政府等部门和单位,其中警车9辆。(2月3日《山西晚报》)
在“万民皆休”的春节,出入高档消费娱乐场所不知是为了何种公务?山西晋城的曝光没有超出过去各地治理公车腐败的普遍做法,即曝光示丑。不过,公车私用者如果真正怕丑,大抵是不敢驾着公车招摇过市的。这样看似声色俱厉的曝光用不着担心,因为代人出丑的不过是那些不能说话的公车,他们的皮毛依旧无损。
作为屁股下的腐败、“三公”消费之一的公车私用问题向来为公众所关注和痛恨。然而不难看出,过去许多地方对公车腐败的所谓整饬,着眼点几乎全放在发现腐败方面,似乎这才是公车腐败的“七寸”。按理讲,治理只要“药”下到位应该有所成效。然而,现实总是那般出人意料。许多地方治理公车私用腐败乍看像是动了真格,逢年过节都会下发红头文件,有的还煞有介事地暂时封存一下车辆。然而,在形形色色的所谓治理中,却很难见到有人因公车私用的腐败受到严肃处理,至于对领导的约束更是闻所未闻。
现实告诉我们,曝光腐败现象如果起不到惩戒效用,反倒可能成为腐败知识的普及宣传。可以讲,仅仅曝光并没有打到公车私用的“七寸”上,它的“七寸”不在于车而在于车上的人。“治人”就必须建立更为严厉地究责惩戒机制,一旦发现公车腐败现象就严肃查处用车者的责任,提高违规成本可以形成较大的威慑。再说,严肃的查处对公众监督也是莫大的鼓励,如果公众监督的热情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公车私用腐败还敢像现在这般明目张胆么?(禾 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