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牛年有‘双春’,结果我们去年5月订今年的婚宴时,就很难订到了。”“今年是双春,又是闰月年(1年有13个月),所以家人都催着我们赶快生孩子,说这是千载难逢的好年份。”……今天是立春,各大网站BBS上关于双春的帖子早已铺天盖地。
牛年春节来得早,可虎年的春节却来得迟——明年的大年初一要到2月14日,所以从节气上说,牛年的年头和年尾有两个立春,被称为“两头春”,又称“双春”。通常,人们总对“双春”之后的“无春”年有所避讳,但凡喜事都要赶在“无春”年前办完。可民俗专家对此却颇不以为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仲富兰告诉记者:其实每19年中就有7年“双春”,7年“无春”,这完全是人为的节气和物候的调整,与婚丧嫁娶的吉祥与否并无联系。
在民间,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常常认为没有立春的农历年份是“盲年”,不适合结婚。而“双春”年则是难得的好年景,不仅适合嫁娶生子,就是这一年长出来的庄稼都更金贵。在不少地方有种说法,叫“一年两个春,豆子贵如油”。还有的地方认为“双春”意味着“多子多福,婚姻幸福”。
但是仲富兰教授说,“双春”和“无春”都是阳历和阴历之间必须“置正”安排的结果。阳历根据太阳运行规律制定,而阴历则按月亮的盈亏变化来制定。阴历一个月的周期是二十九或三十天,年的长短只是月的整倍数,与寒暑和节气都没有关系。它的一年中,不可能出现“双春”、“盲年”。
而阴阳合历,是结合太阳和月亮运行的周期制定的。一年按太阳的运行分为二十四节气,又按照月亮的运行分为月。阴历小月、大月十二个加起来,只有三百五十四天或三百五十五天。与阳历相比,相差约十一天。为了解决阴阳合历的时间差问题,古人采取设“闰月”的办法进行处置:若干年中就有一年是十三个月。现在从商代的甲骨中还可以看到“十三月”的记载,就是设闰的明证。因此每19年就有7个闰月,而“无春”或者“双春”也是人为安排的结果,与运势什么都无关。
仲富兰教授称,古代以农为本,立春为一年农事之始,是重要的节日,传统上从皇宫到地方都要举行“劝耕”仪式,不少地方至今还遗留“舞春牛”的习俗。传统上,农民认为这一天的天气如何,也关系到一年农业的发展。在中国不少地方都有相关的民谣,认为立春那一天天气好,则一年都农事昌盛,而这天天气阴暗,则这一年不能五谷丰登。可见立春这一节气的受重视程度。而且古人也常常将立春与生育联系在一起,仲富兰教授推测,这或许正是一年中“无春”让人觉得不吉祥,或者“双春”让人觉得尤其幸运的原因。
专家认为,过去的不少说法以及传统习俗,都是因为处在农耕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与祭神有关。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即使是祭神如今也更多地增加了娱乐成分,至于“双春吉祥”、“无春不利嫁娶”的传统说法,既无科学根据,也没有统计学的意义,大可不必当真。(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