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媒体和大众关注的“山寨春晚”终于在大年三十21时零9分,通过澳亚卫视和一些网络媒体直播。这台“山寨春晚”尽管与正版的央视春晚不在一个级别,但这个面向广大网民的晚会还是吸引了足够的眼球关注。(1月31日《济南日报》)
受网络影响,除了珠江三角洲一带,在内地只有少部分数字有线电视网用户才能通过澳亚卫视收看“山寨春晚”,很多人没法在第一时间同步看到“山寨春晚”,但是看到“山寨春晚”的观众表示,在节目编排上是原创的,一些节目是自编自演的,看了很开心。其实,在“山寨春晚”未上演前,“探班”的记者就说“山寨春晚”很好玩。
“山寨春晚”历经磨难,可谓九死一生。尽管没有人承认对“山寨春晚”施加压力,但事实上“山寨春晚”承受的压力是无可否认的。
人们都有好奇心,越是看不到的东西就越期待,“山寨春晚”就是一个例证。其实,“山寨春晚”与央视春晚以及地方电视台举办的春晚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为了让老百姓在春节期间享受快乐。“山寨春晚”由于具有浓厚的“草根性”,因而与老百姓的距离更近。谁也无法否认山寨文化具有大众性,正如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宗桂所言,“山寨春晚”受到追捧,一个很大的因素是它满足了一部分人文化消费的需求,以及文化创造的需求。
在文化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人们渴望共享的文化,不只是做一个文化的旁观者,更希望亲身参与,而且只有民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才更有可能做强做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央视春晚一家独大无助于文化尤其是大众文化的普及与繁荣。当然,大众文化或群众文化不一定都是我们需要的主流文化,也有俗文化,甚至垃圾文化。我们在给予理解与宽容的同时,更该积极介入,合理引导。因此,在“山寨春晚”以及山寨文化的讨论和争议中,更该少些打压和质疑,多些包容和理解。(张魁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