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人象冲突”愈演愈烈 化解需要新思维(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西双版纳“人象冲突”愈演愈烈 化解需要新思维(2)
2009年01月26日 18:26 来源:半月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人象冲突”为何愈演愈烈

  过去与人类和谐共处的野象,近年来为何越来越频繁地走出丛林,采食和糟蹋农作物,甚至袭击人类?

  杨松海认为,根本原因是随着人口增长和对自然的加速开发,野象的栖息地不断压缩和破碎化,丛林中的食物资源减少,野象不得不走出丛林寻找食物,因此与人类发生冲突的频率增加。他打着手势说:“就好比两个相邻的圆圈,本来相安无事,但圆圈不断扩大,两个圈就会交叉,而且交叉面积越来越大。”

  长期跟踪研究野象的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所所长陈明勇介绍说,野象对生存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具体说就是需要食物丰富、水源充沛、隐蔽性好的热带丛林。可是符合这些条件的地方越来越少。热带雨林是野象栖息的理想场所,但据1976年、1988年和2003年三次遥感测量,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呈明显减少之势,总面积从50余万公顷减少到了约27万公顷。

  热带雨林的减少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被以橡胶为主的各种经济作物取代。截至2008年,西双版纳的橡胶种植面积已超过23万公顷。这为我国的天然橡胶基地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导致大量的热带雨林被破坏,野象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二是人口增加导致对耕地的需求扩大。上世纪50年代初,西双版纳人口仅30多万,如今这个地区的人口达80多万。伴随着人口增长及大量移民的进入,对耕地的需求不断扩大,人们纷纷在热带雨林分布地区开荒种粮,加速了对野象家园的破坏。三是砂仁种植。砂仁是一种重要的药材资源,通常在有高大乔木遮蔽的林地栽种。西双版纳从广东引种砂仁以后,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目前已发展到7万多公顷。由于砂仁栽种时需清除树下的乔木幼苗、灌木和草本植物,从而使野象失去了食物资源。

  陈明勇介绍说,成年野象的体重达3吨到4吨,食量很大,每天能吃掉植物150公斤左右。随着生存环境变化,野象逐渐养成了采食农作物的习惯,并准确地掌握了农作物生长规律,快到成熟时就来采食。

  解决“人象冲突”需要新思维

  在景洪市勐养镇勐满村,村委会主任岩扁说:“村里种了800亩旱稻,每年要被象吃掉200多亩,玉米被吃的更多。政府按稻谷每斤0.5元、玉米每斤0.15元发给补助,只能补助损失的1/5,我们希望补助能再提高一点。”

   “大象来抢粮食,我们就想办法赶走它们,比如放鞭炮、点火或者敲锣打鼓。”村民岩温糯告诉记者,这些办法刚开始还管用,现在大象习惯了,一点都不害怕。

  除了采取驱赶的办法,西双版纳曾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在一些村寨的农作物周围架设“太阳能电围栏”。起初有一定防范效果,但后来聪明的野象找到了对策,用小树搭在电线上将电导走,或卷来一棵大树把电围栏压倒。在一些村寨和农场,人们还用挖防象沟、修防象壁等办法来防范野象“肇事”。

  “这些办法有一定作用,但都不是治本之策。”杨松海说,“我们要改变一个立足点,就是从如何缓解人象冲突,改变为如何更好地保护野象,否则一切努力都是舍本逐末。”他认为,保护野象的核心是改善野象的生存环境,增加野象的食物资源,当务之急是建设食物源基地,构建野象迁徙通道。

  杨松海介绍,近年来保护区管理局开展了食物源基地建设的试点,累计投入87万元建立了2600余亩食物源基地,种植芭蕉、甘蔗、玉米和旱稻等作物,吸引野象前来采食。去年12月31日,就有16头野象来到勐养镇的关坪食物源基地,尽情享受这里的玉米、芭蕉等丰盛的食物。杨松海表示,野象食物源基地对减少野象“肇事”具有良好效果,这一做法今后将大力推广。

  目前,西双版纳的野象分布在勐养、尚勇和勐腊三个子保护区,相互之间不能迁徙,限制了野象的活动范围,阻隔了象群之间的交流。有研究发现,长期的近亲繁殖使野象出现了体形变小的情况。当地政府计划,在三个子保护区之间建立宽约2公里的生物走廊带,为亚洲象等野生动物迁徙创造条件。 (伍晓阳)

【编辑:庄百万
    更多国内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