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1日决定,将驻北京、上海、深圳等11家办事处全部撤销。这意味着,存在 20多年的驻外办事处在潍坊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对这次全国首创之举,潍坊市人事局副局长张廷贵的说法是:“这些驻外办事处大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其职能现已大为弱化,一些办事处甚至名存实亡、资不抵债,完全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据介绍,设立于 1984年的东营办事处是潍坊最早的驻外办事机构,与其后的太原、上海办事处一样,其职能主要是为了获取石油、煤炭、紧俏产品等资源。“ 当时是计划经济,物资紧缺,就得靠有人盯着跑关系、找门路才行。”上海办事处主任张英明坦言。而设立于 1986年的驻北京办事处则主要承担另一功能:政务联络。替地方政府到国家部委打“前站”,搞“ 公关”,跑项目,跑资金等。
“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石油、煤炭等资源已走向市场,基本不再需要办事处‘公关’。”张英明说,“至于招商引资、产品推介会,办事处的作用也在弱化,现在基本委托市场中介组织运作。据了解,以前政府每年给这些办事处拨款 120万元,等于花钱养人办事,而现在按市场化方式运作,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潍坊驻京办主任韩国庆说,由于交通、通讯越来越发达,办事处政务联络的职能也逐步丧失。
同时,这些驻外办事处的继续存在还滋生出不少弊端。据披露,其中两家办事处已欠债累计2000多万元;太原等三家办事处已停止开展业务;有的办事处甚至打着政府的旗号作生意,赔了钱还要财政填窟窿。截至2008年 10月,这些办事处欠发职工工资和欠缴社会保险达400余万元。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各界对办事处也颇多非议之声。称办事处是专为地方官员服务的“接待办”,指斥其“跑部钱进”,公关行贿,滋生腐败。因此,中纪委在2006年就要求对各地驻京办进行清理整顿。
“此次痛下决心一举‘拿掉’这11家办事处,不仅甩掉了“包袱”,还盘活了两大资源:一是不但节省了每年的财政拨款,而且将办事处一个多亿的资产盘活了。二是办事处空缺出来的 99 名人员编制,可以向滨海经济区开发等重点领域倾斜。”该市分管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位领导这样总结。
目前,驻外办事处 37名工作人员的安置方案已出台。 (张西可 宋学宝 通讯员 陈礼章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