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9年1月14日19时,外交部新闻司和北京市外办共同举办了新年招待会。在会上,已担任外交部发言人六年半、新闻司司长近三年的刘建超宣布了自己即将卸任的消息。他说,“我在外交部新闻司连续工作了十年,到了说再见的时候,这将是我最后一次以司长的身份主持新年招待会。”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原新闻司司长刘建超卸任,另有新的工作安排,有关安排确定后,外交部会予以公布。
刘建超自2002年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2006年任新闻司司长,以沉稳又不失风趣的风格颇受媒体好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将离开发言人舞台。他在正式场合的发言风格沉稳、内敛又不失幽默,最近被问到美国总统布什遭丢鞋事件时,以“随时注意谁在解鞋带”的回答赢得满堂彩。
刘建超私下也与记者们保持友好关系,在媒体圈有一定口碑。离别前,刘建超14日晚主持中国外交部新年晚会对着台下满满的记者说,"我享受与你们的合作,享受你们提出的问题,尽管经常很难应对。"他宣布将离职的消息后,媒体以“伤心”形容在场记者的感受。
刘建超卸职前为中国外交部新闻司长,与另2名新闻司副司长秦刚、姜瑜(女)轮流主持每周2次的例行记者会。刘、秦、姜都是1960年代以后出生,被视为“网络时代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或是“60后发言人”。
作为网络时代的发言人,刘建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每次发布会后一个是看媒体报道,另一个就是看网友评论。他说,发布会实录在外交部网站刊登后,门户网站都会全文转载,什么样的评论都有,说好的有说坏的也有,说自己太胖的也有,说你强硬的有说你软弱的也有。对于过于偏激的言论不用太理会,但如果有一个回答被“群起而攻之”时就得想想,是不是自己没说明白。网民的意见很值得我们重视,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表态更鲜活,更接近百姓。这就需要通过公共外交等方式加强沟通,大家对背景清楚了,就会更理解我们的表态。
刘建超说,外交需要老百姓的支持,民意也会对外交政策产生影响。但外交又不能完全迎合,因为很多内情,不直接搞外交的人们并不太清楚。所以好多事情要适当地和老百姓讲。要重视民意、妥为沟通,有人一时有误解也不能怪罪,因为这不是他们的专业,这就需要外交官与公众进行沟通,揭开外交的神秘面纱。外交不能搞成"出气外交",因为出气并不一定能办成事。
刘建超还在新年招待会上向与会记者介绍了其接任者——原任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司长一职的马朝旭。刘建超介绍说,新任司长马朝旭与他年纪相仿,北大毕业,1987年进入外交部,至今已有22年。“我们接触交往很多,他是一位经历非常丰富的外交官。”
据了解,马朝旭多20年前曾是名人。1986年,即将结束北大国际经济专业本科课程的马朝旭参加了新加坡广播局发起的首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并捧得“全场最佳辩手”奖杯,媒体形容他“风度翩翩”。从此马朝旭一夜成名,并在全国大学生中掀起了辩论热潮。后来,“亚洲大专辩论会”更名为“国际大专辩论会”,并于1993年再掀高潮。
刘建超简历
男,1964年2月生,吉林省人,大学毕业。
1986—1987 英国牛津大学国际关系系学习;
1987—19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翻译室科员;
1988—1995 外交部新闻司随员、三秘、副处长;
1995—1998 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一秘;
1998—2000 外交部新闻司参赞;
2000—2001 辽宁省兴城市市委常委、副书记;
2001—2006 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
2006—2009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
马朝旭简历
男,1963年9月生,黑龙江省人,博士研究生毕业。
1987—19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国际司随员;
1990—1993 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随员、三秘;
1993—1994 外交部国际司三秘、副处长;
1994—1995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
1995—1996 外交部国际司副处长;
1996—1999 国务院外办副处长、处长、参赞;
1999—2001 中央外办副局长;
2001—2002 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参赞;
2002—2004 驻比利时王国大使馆兼驻欧共体使团公使衔参赞;
2004—2006 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副司长;
2006—2009 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司长;
2009—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