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发出号召: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支持合肥建设与发展。在“滨湖新区·观湖苑”住宅小区,孙金龙还当场购置了一套面积80多平方米、单价3000多元的住宅,以示垂范。
1月12日,合肥市规划局局长王爱华在当地电视台镜头前喊出“买房就是爱国”的口号,引发广泛争议。
一位是市委书记,一位是规划局局长,他们为何如此力挺楼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广州市民认同“共掏腰包、共渡难关”的观点,但对王爱华的“买房爱国论”表示难以接受。
事实上,“买房爱国论”并非合肥领导独创的奇谈怪论,它只是近期兴起的“消费爱国论”的组成部分而已。
文/记者张强
少数支持:
在和平年代,爱国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
一场旷日持久的金融危机,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让中国人几个月来接受了连续不断的“免费经济学教育”。目前,“储蓄偏多、消费不足阻碍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观点已经深入民心。
在王爱华抛出“买房爱国论”之后,有热血沸腾的网友用极端的方式表示支持其论点:“危机来临,顶上去的才是爱国,逃跑的都是无耻之辈。”绝大部分“支持派”则选择宽容、理性地看待“买房爱国论”,他们认为,这一论点的背后,是实事求是的经济学原理。
广州的金融业从业人员谭先生表示,值此非常时期,两位官员表达观点的方式固然不妥,但他们的出发点毕竟都是好的:号召市民“共掏腰包,共渡难关”。
也有持支持态度的思想者为“买房爱国论”、“消费爱国论”找到了哲学基础:“人们一谈起爱国,往往会联想到‘金戈铁马,血洒疆场’。实际上,在和平年代,爱国就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爱国不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行动。当前,在中国经济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之时,积极消费就是爱国。”
多数反对:
“买房爱国论”、“消费爱国论”霸道地剥夺了穷人的“爱国权”
综观反对派网友、市民们的论点,其经济学基础似乎也颇为扎实。
给国家捐款=爱国,但“消费=爱国”的等式却未必成立。
老百姓选择消费与否,不仅取决于“想不想”,更取决于“敢不敢”。在社会保障制度、教育改革、医疗改革等重大民生问题尚无定论的当下,很多人不是“不想”消费,而是“不敢”消费。富人消费=爱国,那穷人呢?“穷人不是不想消费,而是没钱消费;穷人不是不想买房,而是买不起房”。“‘买房爱国论’、‘消费爱国论’霸道地剥夺了穷人的‘爱国权’。”
市民廖阿姨说:“在强大的市场规律前面,‘买房爱国论’和‘消费爱国论’简直就是无稽之谈。”还有广州市民幽默地告诉记者:“买房=爱国?那买烟算不算?买烟同样是消费,同样拉动内需;而且,还可以减轻国家的养老金负担——简直更爱国。”
延伸阅读
经济学家赵晓:
2009年,买房=救国
著名经济学家赵晓在“买房爱国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观点鲜明地提出“2009年,买房=救国”。赵晓撰文指出,在空前困难的形势下,买房就是爱国;而在2009年,买房甚至可称得上是救国。为此,他建议本轮扩大内需不仅要鼓励中低收入者买房,还要鼓励所有人——特别是富人买房;不仅鼓励未达标的第二套房购买,也要在稳定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鼓励第三套、第四套乃至更多的住房购买。只要是已购住房已还清按揭贷款,即便买更多的住房,也可以办理优惠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