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故事:1984年为小平感动 99年看傻美国武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阅兵故事:1984年为小平感动 99年看傻美国武官
2009年01月16日 10:27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阅兵不仅为了军威国威,更是官民互动的舞台。图为1984年10日1日,几名北大学生打出“小平您好”的横幅,全场沸腾。王东/摄
    整齐划一背后是常人难以想像的付出。图为1999年集训时,步兵方队官兵身背“正骨”十字架,腿绑铅沙袋苦练基本功。王建民/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1984年、1999年举行了建国后两次重要的大阅兵,通过亲历者的讲述,不仅可以感知阅兵集训的艰辛,也将我们带回到昔日军民互动的舞台

  【作者】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刘俊 发自北京

  1984:为小平感动

  观礼台上人山人海,站在天安门右方的公方彬不敢相信眼前的精彩——徒步方队仿佛变成一个人踏着正步走来,镶着两面红旗的衣领被星星和黄边取代,那是要在1985年推出的新军服。机械方队里,“巨浪”潜地导弹和“东风”五号战略导弹呼啸而过,即便是当兵出身,这位当时荣获“中国英模”称号的广州军区的年轻战士也是头一回目睹这些现代化的武器。

  不远处,坐在木头临时搭建的台子上,3000名日本青年也看得目瞪口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欢呼着,跳跃着,没有人愿意离开位置半步,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历史镜头。突然,在群众方队中,几名北大生物系学生拉出了一条由床单做成的横幅,绿色大纸上写着:“小平您好!”四个大字。这是一个未经审定的标语,几名便衣准备上前抢夺,但还没来得及行动,全场已经沸腾了起来。

  看在眼里的公方彬眼泪哗一下喷涌而出。为小平感动,“他改变我和中国”;也为民众感动,“群众为每个作出贡献的人是真诚敬重”。回望25年前的那一天,“小平您好!”是他至今难忘的标语。

  所有人沉浸在兴奋漩涡中

  在中国这样一个处处都是标语和口号的国家,标语的变化是政治脉动的前兆。 1984年,中国改革虽已迈入第7个年头,但仍然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家。接到观摩阅兵通知后,公方彬前往广州集合,在中山公园,他拒绝了几名日本学生要跟他这位中国英模合照的请求,“当时我想不能跟外国人合影”。

  当然,中国国内的政治气氛十分活跃。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已在1978年让官民凝结在一起。回顾改革开放30年,公方彬说,那时候,党的威信、社会幸福度都是最高时期。35周年大阅兵已然不仅是国威军威的展示,亦成了群众展示激情的舞台。从白天到晚上,所有人都沉浸在兴奋的漩涡中,“那种氛围感染着每一个人,谁进去都被感化了”。

  阅兵结束,公方彬和一群英模代表坐在敞篷车上先行撤离。看到胸前戴满奖章的英模,路边的女兵方队女尖叫了起来。晚上,他们来到天安门广场,一群大学生将他们抛起,落下,再抛起。那天,公方彬没能集合上大部队,到了很晚才回到京西宾馆,而有的人连鞋子都搞丢了。“那天某个新闻有没有价值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都在欢乐,都在庆祝。”公方彬回忆。

  在现场的郑震孙没能享受公方彬的礼遇,他表达兴奋的方式就是不停地按下快门。阅兵当天,他和两名中央台摄像在位于华表下边的一辆高高的吊臂车上拍摄,那是整个天安门最好的拍摄位置,在狭小的车上为了记录目不暇接的历史画面,郑震孙不吃不喝站了好几个小时,但遗憾是,他还是未能捕捉到“小平您好”那个珍贵瞬间。“如果长镜拉过去也能拍到,但是脑子没反应过来,他们就走过去了。”

  邓小平亲定大阅兵目标

  而当时,郑震孙的同事王建民正在对检阅部队的邓小平按下快门。“他个头不大,但很有风度。那种自信给人很大的力量和鼓舞。”王建民回忆。随着检阅进行曲旋律响起,邓小平乘红旗牌黑色敞篷轿车检阅部队。他频频向指战员招手、问候:“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官兵们高呼:“首长好!”“为人民服务!”。

  这是25年前难以想像的口号。那时,“领导人检阅部队呼喊的都是‘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国庆35周年阅兵副总指挥兼阅兵办公室主任、时任北京军区参谋长周衣冰回忆:“小平同志对广大官兵总是充满了关怀与爱护。”

  阅兵前,邓小平亲自批准北京军区为大阅兵定下目标:“世界一流,国际前茅”。虽然在此之前,共和国已经连续24年没有举行过大型阅兵式了,但周衣冰等演习的具体组织者和指挥者仍信心十足。周衣冰回忆:“当时我们坚信,这次阅兵一定能走出军威,走出国威,振奋民族精神,鼓舞爱国热情。”

  官兵们最终不负众望:阅兵式队列严整口号洪亮;分列式步伐刚健气势雄伟;标兵威风凛凛,站立3个小时纹丝不动。这是官兵几百个日夜奋战的结果,王建民说,那种辛苦难以用语言表达。“一天流出的汗水达20多吨,5个多月内每人踢坏6双皮鞋,铁掌、鞋钉用了6吨……”在一张照片的摄影图说中,王建民这样写道。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