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HD90”这个代号变得广为人知,竟成了口口相传的“热词”,新词热传的背后是大家对假钞的高度警惕。据悉,最近有一批仿真度很高的百元假钞流入各省市,这种编号以“HD90”开头的百元假钞不仅造假水平高,而且,有时候甚至能骗过验钞机。对此,有关部门及时站出来提醒公众,只要提高识伪能力,假币是可以防范的。
假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平时收到大面额钞票,也都习惯于照一照、摸一摸以辨真伪。但这一次,公众对假币的反应却显得异常机敏。究其原因,除了制假者水平更高之外,也不排除跟防范机制部分失灵有关。因为,在假钞出现的同时,有关部门说目前国内生产点验钞设备的大约120多家企业中,“只有少数企业的技术标准达到质检总局的标准要求”。看来,普通公众要想辨别钞票真伪,还得靠那“一定水平的防伪技能”。问题是,这个“一定水平”到底需要多高,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如果达不到这个“一定水平”误收了假钞,其代价就是自己承担经济损失。
现代金融犯罪有着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而现在制售假钞也越来越趋向集团化和规模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造假者水平日渐提高,普通公众那“一定水平”的防伪技能就显得捉襟见肘,这边防范了“HD90”,后面接着还会有“HB90”、“FA17”在等着。
我们过去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经历了苏丹红咸鸭蛋、三聚氰胺牛奶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后,我们发现,在影响公共安全的规模化犯罪面前,普通公众所具有的知识和辨识技能根本不够用。经历了许多的教训后,普通公众的防范能力增强了不少,也诞生出一大批所谓的“专家型老百姓”。大批“专家型老百姓”的出现,一方面显示了公众自我防范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恐怕也显示出公众不信任感的增强。
与食品安全领域犯罪不同的是,假币一旦从源头流出,到了普通公众手里,施害者和受害者就可能不止一个。因为,按照现行规定,误收假币的公众如果将假币交送银行,他不能因此得到补偿,但如果他将假币再花出去,就可以将危害转移,这时,假币受害者立即又变成了“施害者”,这给打击假币造成很大困难。
打击假币犯罪离不开广大公众的支持,当前,给公众以善意的提醒也是必要的。但是,有关部门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于“专家型老百姓”而高枕无忧,当务之急还是迅速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从源头上切断制售假钞的犯罪途径。另外,就是要加强日常监管,不断改进钞票的鉴定技术和设备。(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