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政府的职责,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府的义务。2008年,在一系列民生决策领域,促进“公平正义”都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
4万亿投资也是一笔“民生账”
面对应对金融危机中的4万亿投资,许多人在想,这一“天文数字”对普通人的生活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与10年前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有所不同,此次出台的政策更加强调通过改善民生、扩大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使中国经济在危机中获得新的、持久的发展动力。
国家发改委前不久对4万亿元的具体安排作了披露: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700亿元;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18000亿元;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生态环境投资3500亿元;自主创新结构调整16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1万亿元。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投资目标对民生的关注非常明显,比如建设保障性住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和推动灾后重建等占了相当大份额。
以建设保障性住房为例,当前全国共有700多万户住房困难城镇家庭。他们收入较低,难以通过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只能采取中央补贴的办法,鼓励各地加快建设廉租住房。
在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投资中,增加了75亿元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在未来两年中,整个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将达到2800亿元。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近宣布的计划,将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国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胡怡健说,10年前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撬动内需的支点之一是房地产,10年后还是;不过,10年前倚重的是商品房市场,这次的落脚点则是保障房,这是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
专家表示,扩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见效较快,但从长远来讲,促进经济增长还是要靠消费。而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存在的历史欠账,给百姓扩大消费造成诸多顾虑,消费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而借4万亿投资之机,把资金投向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领域,既可以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又可以为进一步提升消费扫除障碍。
民生和民生工程这样的词汇近年来反复出现在中央的会议、文件和讲话中。这不是解决眼前经济增速下滑的应急之策,而是一种立足长远的发展思路,抓住了要害问题。
在改革中“让利于民”
新年来临前,上海出租车司机孙师傅心情不错。90号汽油每升降价九毛二,“一般我一天跑350~400公里,耗油量为35升~40升,90号汽油降价九毛多,我每月可节省500多元。”
前不久,国务院发布通知,自2008年12月19日零时起将汽油出厂价格由每吨6480元调整为5580元,每吨降低900元;柴油出厂价格由每吨6070元调整为4970元,每吨降低1100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由每吨7450元调整为5050元,每吨降低2400元。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成品油价格改革,适当压缩了流通环节差价,使汽、柴油零售价降幅大于出厂价,将更多实惠“让利于民”。
成品油先行降价是燃油税费改革的“配套动作”。调价方案规定在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后,国内成品油价格水平不提高。这就意味着2009年1月1日增加燃油税费征收的部分后,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幅度将远大于目前的幅度。
另外,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后,按照“多用油,多纳税”的原则,成品油用量较大的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出租车等行业势必增加支出。如何更好地保障这些特殊群体和行业的利益对于改革能否顺利推进至关重要。而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明确,国家将对粮农、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必要的扶持。
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确定“长久不变”,是这份文件的一大亮点,意义重大。它意味着农民将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能更加珍惜土地,投资土地,放心自主地流转土地,这将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无论是燃油税费的改革,还是对农民根本权益的保障,2008年的重大改革都鲜明体现出“为民谋利、让利于民”的特点。
政府增强“托底之力”
湖南长沙市农村的村民杜京原本家里就很拮据,几年来还不幸接连遭遇疾病和车祸,生活陷入困境。当地政府得知后,即上门给他办理低保手续。几百元的低保补助是实实在在的“雪中送炭”。 而一直“吃低保”的上海浦东新区居民吴玉蟾重新上岗后,成了街道的“道路保洁员”。这是街道为就业困难人群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之一。
2008年,困难群体中有更多像杜京、吴玉蟾这样的人得到了救助:低收入者获得低保,五保户得到供养,受灾者得到救济……不单如此,政府还确保最低生活保障线“只涨不跌”。2008年,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在1月份和7月份两次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每人每月15元。目前,全国平均低保标准已有208元,比2007年底增加26元。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补助地方的城市低保资金达到266亿元,比2007年增加了106亿元。
2008年,密集推出的民生保障政策增强了政府这双“看得见的手”的“托底”力量。这双“有形之手”无处不在。
比如在就业援助方面,各地或者提高失业人员再创业的小额贷款扶持力度,或者扩大了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范围,有的还宣布将市区所有公益性岗位收归政府所有,实行统一管理,专门用来安排特困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008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通知,要求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和“一对一”就业援助,及时帮助就业困难群众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基本医疗方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案强化了政府责任和投入,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扩大内需建设,加快医疗卫生基础建设也是其中重点。
专家评价,2008年是我国各级政府高度关注民生的一年,尤其频频出台的对困难群体“托底政策”,既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也增强了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和期盼。(叶锋 杨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