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新型舰艇编队 图片来源:环球网
10月14日,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出席会议的各国领导人一起前往大厅进行合影。 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
10月14日,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出席会议的各国领导人一起前往大厅进行合影。 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五日电 题:中国外交“亮剑”?
中新社记者 齐彬
从年初的冰冻雨雪灾害,到随后的汶川特大地震,再到北京奥运会的荣耀辉煌,及至岁末年尾的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度过了波澜壮阔的一年,中国外交亦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国海军派出最先进的舰队编队,远赴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近代以来,中国海军首次到远洋执行军事任务。
在世界格局再次陷入动荡和重组之际,中国这次不同寻常地向世界“亮舰”,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也是最近几个月来,中国外交强势出击的最新动作。
十月四日,为了抗议美国对台售武,中国副外长何亚非召见美国驻华使馆官员提出强烈抗议,中方同时取消了中美两军的多项交流活动。
十一月二十六日,鉴于法国总统萨科齐坚持要与达赖喇嘛会面,中国宣布推迟中欧领导人峰会。这一果断、强硬的行动,不仅令法国和欧盟大为震惊,世界舆论也相当惊诧。
十二月八日,中国海洋监察船只进入钓鱼岛附近水域。面对日方抗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罕有地指出,中方船只在自己海域巡航无可非议,何时再去巡航,中方自主决定。
虽然只是几起互不关联的单独个案,但已经涉及中美、中法、中欧、中日等关键的大国关系。这是否是中国外交的“亮剑”?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放弃了韬光养晦、留有余地的传统外交风格?
的确,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外交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和谐的外部环境。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坚持“韬光养晦,善于守拙”,除非涉及到核心利益,否则通常都相对超脱。
但如今,随着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国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诚如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所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结束了少数富国主宰世界的历史,更为中国跻身“世界领导层”提供了契机。
因此,上述一些外交动作,与其说是中国外交“亮剑”,不如说是中国正以更加自信、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重要的国际事务中;在涉及到自己的核心利益时,中国更加“以我为主”,表现得更加果断。通过这样“有所作为”的外交工作,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致力于构建附有中国印记的世界秩序。
同样是在那次大会上,胡锦涛在谈到今后外交工作时指出,“既坚持独立自主,又勇敢参与经济全球化”,这为中国外交风格的演变确立了方向。在国际格局波谲云诡的背景下,可以预见,今后中国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特别是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寻求与国力相匹配的影响力和外交利益。(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