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在中法再度交恶、法国利益严重受损的背景之下,法国外长对于“人权外交”的反思,显然是有感而发
2008年是联合国通过并颁布《世界人权宣言》60周年,就在全球各地特别是西方纷纷举行众多庆祝活动之际,一向以捍卫人权著称的法国却传出了“不和谐”的声音。
12月10日,法国外交部长库什内在法国《巴黎人报》发表的一篇专访中承认,过去他向总统萨科齐建议设立“人权国务秘书”一职是“一个错误”,因为外交无法处处以人权为原则决定与其他国家的交往。
众所周知,库什内来自法国主张“人权高于主权”的左派阵营,而他本人也是活跃的“人权活动家”,以至于他这番“拨乱反正”式的结论发表后引发轩然大波和招致左派的强烈批评。
“人权外交”弊端重重
“人权外交”正式在西方登台亮相是上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是出于改变美苏争霸中不利的局面和转移本国尖锐的矛盾、政治信任危机而应运而生的。冷战结束后,“人权”便上升为西方最主要的外交工具和价值观,甚至一度演变成“人权高于主权”,以残存的冷战思维对他国事务横加干涉。
为此,不惜以保护阿尔巴尼亚族人权的名义发动“科索沃战争”,却造成了塞族更大的人道灾难。2003年,美国高举人权大旗出兵伊拉克的后果却是把该国变成全球最不安全的国家之一,民众生活水平大幅度倒退,而美国也深陷其中不可自拔。而更令西方尴尬的是,当俄罗斯效仿西方以相同的理念(制止种族清洗)、相同的手法(承认南奥塞梯独立)来对付西方支持的格鲁吉亚时,西方回应的武器居然是他们认为早已过时和抛弃的“主权”概念,颇令西方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之感。也难怪库什内不得不承认对西方“双重标准”的批评“有一部分是事实”。
更何况,西方国家自身也并非毫无瑕疵,法国以人权为名干涉他国的正当性就由于今年卢旺达政府的“种族灭绝”起诉案和欧委会对“法国在处理非法移民问题上违反人道精神”的严重批评而受到严重冲击和否定。
应该说西方这种单边“人权外交”遇到的挑战和困境,是库什内这番讲话的主要背景,也是冷战后人权成为西方主要的外交工具和意识形态二十年的总结,特别是对于一向以“人权活动家”著称而又担任法国外交部长的他,不乏亲身体会。库什内的这番讲话发表在法国总统萨科齐在波兰会见达赖四天之后,中法再度交恶、法国利益严重受损的背景之下,显然也是有感而发。
难以为继需改弦易辙
实事求是地讲,人权作为人类进步逐渐积累的文明成果之一,是有其漫长的发展过程。而且与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民族特性、传统价值息息相关。比如,强调个人主义的西方与强调集体主义的东方在人权的认知上肯定会存有众多的差异,这也不妨称为文化的相对性。
放眼当今世界,人权状态的国别差异和人权的普遍标准都处在变化和不断演变当中。尽管自从1948年联合国发表《世界人权宣言》以来,有关人权的普世价值,在国际社会已经没有太多原则上的分歧。但对“人权外交”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却一直存在巨大的争议,更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实现人权的方案和模式。西方如果把自己的人权观念强加给全世界,带来的不仅仅是世界人权状况的倒退,还有对本国利益的损害。至于某些国家以人权为手段侵害其他国家主权,进而巩固自身霸权的行径就更不得人心了。
当然,就在法国外交部长库什内发表这通“感言”的同时,欧盟另一大支柱德国依然在强调其“价值外交”,声称“不能因政治利益而做出让步”。但无论如何,西方心中已经明白以自己的人权标准、干涉他国主权事务、行谋取国家私利的“人权外交”、“人权政治化”已经到了难以为继需要改弦易辙的时候了。(宋鲁郑)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