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体系作战能力?今年以来,空军通过组织一批整团建制的高技术战机兵种部队同时进入一个战场,连续实施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全要素自主对抗演练,加速各作战要素的融合,带动了部队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的跃升。
戈壁大漠硝烟四起。今年5月以来,空军连续实施由不同军区空军指挥班子带建制部队参加的、空军有史以来组训层次最高和规模最大的全要素体系对抗演练。此次演练,航空兵、地面防空兵、雷达兵、电子对抗兵、通信兵等部队全程参与,实现了复杂电磁环境下对抗体系的深度融合,带动了空军多机兵种部队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的跃升。
多种战机、地空导弹、雷达、通信装备同时上场——
作战要素在对抗中加速融合
战云密布,烽烟四起。“红”、“蓝”双方在数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空间摆开阵势。各种作战飞机相继升空,地空导弹部队机动进入阵地,多种雷达扫描天穹,虎视眈眈。
10多个整团建制的高技术战机兵种部队同时进入一个战场,作战要素更加齐全。
“成建制、层次高、要素全才能构成体系。”有关专家认为,体系作战要求的是整体结构力量的发挥。质变需要量的积累,指挥层次达不到一定级别、要素达不到一定数量,就无法构成体系规模。
过去,在主、配角分明的“以少代多”对抗中容易被忽视的,诸如航空兵、地空导弹、雷达、电子对抗、通信、指挥,多机兵种各自的性能缺陷,如今,在战术配合、相互支持的深度融合下,均得到了有效弥补。
“命令7号空域双机到4号空域巡逻待战”、“命令5号地区地空导弹营前推到3号地区”、“命令3号地区的雷达机动小分队转移到4号地区”……随着指挥员对作战体系的不断调整,航空兵机动留下的防空盲区被地空导弹射程覆盖,雷达被摧毁造成的信息网空白又重新织就。
通信干扰、雷达干扰、光电干扰连续不断——
电磁环境使战场态势扑朔迷离
此次体系对抗,改变以往由导演部统一掌控电子对抗力量、分时段对“红”“蓝”双方实施干扰的做法,将电子对抗装备等配属给对抗双方,由双方根据作战编成、任务特点、战场态势等因素,进行全时域、全方位、全频段的电子干扰与反干扰。这是对抗指导思想、组织方式的一次重大突破。
复杂电磁环境完全融进了作战进程,与各种作战行动同频共振,使对抗发生了诸多变化:
干扰方式更加灵活。对空中作战飞机的干扰、对地面信息系统的干扰、对用频装备的干扰、对作战信息的干扰,致盲、致哑、致聋的花样不断翻新,指挥员往往真假难辨。
干扰强度大了。战斗尚未开始,干扰就已经伴随着侦察与反侦察同步展开,在交替进攻与防御作战中立体实施,一直持续到战斗结束,无论是空中还是地面,无论是指挥机构还是作战单元,几乎完全处于复杂电磁环境下。
干扰时机放开了。过去在空中作战装备密度较大、对阵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基于安全考虑,很少使用电磁干扰。现在,怎么符合实战要求,就怎么使用,怎么能置对手于死地,就怎么实施,时机任由选择,因而环境更加逼真。
逼真的复杂电磁环境,使变幻莫测的信息化战场更加扑朔迷离。战机刚一升空,就指挥中断,消失了踪影;地空导弹刚一锁定来袭目标,信息屏幕就一片空白;雷达刚一开机,精确制导弹药就追踪而至;信息处理传输系统刚一链接,就被迅即切断,作战单元成为“信息孤岛”……各种难题纷至沓来,复杂情况接连不断,整个战场险象环生。
“复杂电磁环境是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的抓手。”空军有关部门领导对记者说,要实现信息化条件体系作战能力大跨越,就必须使战场融合逼真的复杂电磁环境。环境越逼真,“炼”出的东西也就越管用。
对手企图不明、兵力部署不清、目标方位不详——
未知条件使对抗更加惊心动魄
两个军区空军的又一场对抗在即,担负进攻作战任务的“蓝军”作战集群作战室内,亮如白昼,气氛格外凝重。
作战会议持续了3个多小时,最终的行动方案还没有敲定,各级指挥员与集群指挥班子的战勤人员,仍然在围绕如何对“红军”地面目标进行联合进攻、对己方多个重点目标实施立体防护在激烈的讨论着。之所以定不下决心,原因在于对手作战区域内有两股重要的地面防空机动作战力量迟迟没有部署到位,对方的作战意图不明确。
只定任务,不定计划。空军导演部赋予了两个军区空军各自运筹、独立指挥的自主对抗权利。双方指挥员和指挥班子为赢得作战先机,把握战场主动权,夺取战斗胜利,都煞费苦心,为对手设置种种难题。
对手作战目的不明、兵力部署不清、目标方位不详。在多种作战信息模糊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兵力部署,空地作战单元如何进行战术支持,怎样才能制敌而不被敌所制……一时间,双方均陷入巨大的信息“黑障”之中。
演练全程突出未知条件,改变以往按计划实施的方法,并随机导调设置各种突发情况,增大对抗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锻炼了指挥班子作战筹划、指挥控制能力和部队的随机应变能力。
“未知条件下对抗才是练指挥班子的必由之路。”“蓝军”指挥员叶正田告诉记者,演练还没开始,他们就每天组织师团各级指挥员和指挥班子成员,重点围绕如何提高指挥班子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综合筹划能力和作战体系合成能力、如何按体系作战开展合同战术对抗训练等7个方面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摸索总结出10余套体系对抗新战法。
战术动作、武器使用、作战效能全程跟踪评估——
专家团现场评判重在查找问题
“‘电子判官’打分真的是一点都不留情面。”对抗一结束,刚走进休息室的一名飞行员便拿到厚厚的一叠对抗全程评估报告。他有点不好意思:“这次我的成绩不太理想。”
由空军机关、院校、科研所、兵器制造工厂、部队抽调出的军事训练、电子对抗、信息系统、装备技术、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近60名专家和学者,汇集对抗现场。他们深入塔台、指挥所、目标毁伤现场,从作战决心制定、作战文书下达到各种武器使用,对双方的作战效果做即时评估,从而使评估更加客观、科学。
“科学评估才能推动体系对抗深度融合。”空军领导对记者说,组织这种对抗训练,规模越大、难度越高、课题越新,效果越难以评估,组成专家评估团全程渗透、跟踪并对对抗演练做即时评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之举。
记者了解到,以往组织对抗演练,效果评估注重的主要看是不是准时动、准时到和打得如何等外部表现,而对于干扰效果如何、战术运用是否合理、武器挂载是否符合要求等内部的作战机理则评估不够。留下一笔难以算清的“糊涂账”不说,还埋下很多制约体系作战能力整体提高的“瓶颈”问题。
专家团的融入改变了这一现状,使作战效果评估实现了由评估表象到评估机理、由模糊评估到精确评估的根本转变,解决了数十个直接制约体系作战能力的深层次问题。(胡君华)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