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五日,广西军区相关官员透露,广西边防某部排雷队十二月三日开进广西龙州县科甲马鞍山雷区进行排雷工作。历时六年的中越边境广西段勘界清障排雷,目前只剩下这片雷区。三日至四日,该排雷队在这片雷区进行了排雷密集作业。图为士兵在搜排地雷。 中新社发 蒋雪林 摄
图为引爆地雷。 中新社发 蒋雪林 摄
|
十二月五日,广西军区相关官员透露,广西边防某部排雷队十二月三日开进广西龙州县科甲马鞍山雷区进行排雷工作。历时六年的中越边境广西段勘界清障排雷,目前只剩下这片雷区。三日至四日,该排雷队在这片雷区进行了排雷密集作业。图为士兵在搜排地雷。 中新社发 蒋雪林 摄
图为引爆地雷。 中新社发 蒋雪林 摄
|
中新社龙州十二月五日电 题:直击中越广西边界最后一片雷区排雷现场
作者 蒋雪林 李立勇
三十二岁的朱振宝是广西边防某部排雷队的一员,他本月七日将退伍返回家乡山东老家。部队领导本来安排他这几天休息。但已在中越边境线上排雷十多年的他,觉得这是最后一片雷场,能参加这里的排雷很有意义,他坚决要求随队完成排除这片雷区后,才肯返乡。
他和二十多名战友一起,赶赴熟悉又陌生的雷场。扛炸药、制作点火管、进入雷区爆破,搜排,标示地雷,引爆地雷。这些工作他和战友们无数次地重复过。由初次排雷的兴奋,到多次排雷后的麻木,再到今天,变得恋恋不舍。朱振宝和战友们对于能亲手完成这项任务,感到非常自豪。朱振宝说:“排雷工作马上就要结束了,勘界立碑也即将结束,内心感到轻松而高兴。我相信,排雷工作将走入历史,边界不会再有雷障,将变成和平友好发展的通道。”
自二00二年以来,朱振宝所在的部队转战广西龙州和大新两县几百公里的边境线上,鞋子磨破了四双,来回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二千多公里,过程充满着危险和艰辛,但看到中越双边友好不断加深,中国和东盟的合作不断深入,自己能为双边的友好发展做点实事,朱振宝和战友们感到非常欣慰。
历时六年的中越边境广西段勘界清障排雷,进入今年十二月份后,只剩下了广西龙州县科甲马鞍山雷区。十二月三日,广西边防某部排雷队受命清除这片雷区。这几天这支排雷队将进行密集作业,进行边境线上最后阶段的排雷。
雷区四处充满危险。排雷队长刘云庆说,这次广西勘界排雷雷场分布地形复杂多样。雷区跨度一千零二十多公里;广西边境地区埋设的地雷种类有压发雷、绊发雷、跳雷、定向雷、触发雷、抛撒雷、防坦克雷等二十多种,它们中有美制地雷、苏制地雷、越制地雷及中国研制的地雷,有的埋设十余年后逐步开始失效,有的三十至四十年还爆炸伤人。加上地雷埋设时间长,锈蚀严重,有的变得更为敏感,稍有触动就会爆炸;更令人头疼的是,那些埋设精巧的“诡雷”。这种雷往往被埋在石缝、山旮旯、树杈等地方,而且多是两三颗串连在一起,人称“连环雷”、“母子雷”、“阴阳雷”,让人防不胜防。
“轰隆隆!”只见一团浓烟陡然升起,地动山摇。刘云庆一声令下,战友们刚刚发现的一颗五八式防步兵地雷被引爆。
浓烟过后,战士们都安然无恙。刘云庆说,这个雷场倾斜度约在七十度左右,非常陡峭,爬上爬下,要靠扶着路旁的树木,而路的两边就裸露出四五枚地雷,非常危险。但由于战士们均严格按照排雷操作规程进行排雷,这次排雷没有发生安全事故。
刘云庆说,每次排雷前都反复查明雷场情况,六年来,先后派出二十多个调查组共三百多人次,沿防区边境线勘察近四百多公里,较准确地查清了边境雷场分布、性质和种类等情况。
为确保排雷安全,这支部队制定了严格的安全措施。对不遵守操作规程的战士,坚决不准上雷场排雷。但由于排雷时间跨度大,在长时间的排雷过程中,有些战士出现了思想松懈现象。刘云庆一经发现,均给予严厉惩处。
六年来,广西边防某部排雷队研制了几种切实可行的扫雷方法,扫雷速度之快、成本之低、伤亡人数之少,在世界扫雷史上都罕见。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