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年底,本报和人民网将镜头对准了中国最面广量大的地方一级官员——县委书记。尽管,所调查问题不多,调查面也仅集中于在中央党校培训的县委书记,但所问和所答,还是颇为典型地反映了当下县委书记这一群体的状态。这个状态让人且喜且忧,喜的是这一群体官员为民谋利的自觉和自省;忧的是,这一群体的制度约束的认同感还有待加强。
比如,谈“培训实效”。都意识到基层政府需吃透中央精神,政策制定者要了解基层实情,却少有谈到,要从制度上来实现中央政策和基层政府的无缝对接,来保证中央政策在层层下达过程中不被消解和异化;
还比如,谈“下基层”。都强调官员当倾听民声、了解民情、疏通民意,强调“要去就去最典型的地方、最困难的地方,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才能对得起老百姓。”却少有谈到,除了听汇报、调查和公开联系方式,除了要翻山越岭走村寨访贫问苦,真正做到集思广益、公开透明,最重要的是给民意真实表达一个通畅的渠道;
最典型的是谈“监督”。相关报道说,“基层腐败问题”是此次调查中最受网民关注的问题。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的网友中,有85.3%的人认为,现在的县委书记在“克己奉公,清正廉洁”这一方面做得不足。而在评价一位县委书记是否称职的问题上,60.8%的网友认为,首先应看其“是否言于律己,严惩腐败”。
防止腐败是个老问题,而官员们的回答也很肯定。都申明官员应该有被监督的意识,政务要透明公开,要避免“一言堂”。但少有人谈到如何能让地方官员跳出“自己监管自己的思维模式”,如何避免“独守一方”的县委书记权力用过头。
回看上述问题的回答,不难看出官员的自省意识,但仅有自省是不够的。这样说,不是要苛责这些勤勤恳恳耕耘于地方的官员们,而是基于他们的职责,基于他们所辖的地方之于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所谓“郡县治,天下安”,他们是中央政府的神经末梢,是地方百姓的“父母官”,他们的思想觉悟、观念意识、制度认同,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运转。几天前,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曾强调:“县委书记是党的执政骨干,是党在当地人民群众中形象的具体代表人,要增强先进性意识”。此言极是!对数亿中国最底层的老百姓而言,县委书记的言谈举止直接代表着中央政府的形象,他们的勤与懒、廉或贪,直接维系着民众对政府的信心。
要保持先进性,做到勤政为民与善政一方,时时刻刻将百姓利益置于工作中心,除了官员的道德自省,还需制度的约束。因为,一批地方官员的道德自省,并不如一个官员的制度自觉意识更有效。敬畏制度,以制度规范而非道德标杆来衡量地方基层干部,这并不妨碍我们多出些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榜样,却更能保障少出些将司法机构变身为自己私权杖的地方“土霸王”。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