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媒体所言,这个冬天,俨然已成很多地方的公务员加薪季节——11月中旬,河南省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第二步实施方案获得批准,全省公务员平均每月津贴补贴将增长300元;在河北唐山,正处级官员每月工资中津贴补贴将达到3030元,加上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两项,每月收入将达5000元;一位去年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深圳司法系统的法警,目前税前工资为8100元,实际扣除各项保险缴费之后工资所得约6200元。
面对上述文字,普通公众恐怕很难做到平心静气。各地此起彼伏的公务员加薪之举,或将在升斗小民心中掀起滔天巨浪。眼热以致妒忌,不平甚而愤慨,都在所难免。可是,常识告诉我们,越是在群情激荡之时,越是要尽力避免情绪化表达。毕竟,公民社会的大厦须按着理性的指引去建设。
那么,就让我们尽可能用冷静而理智的眼光来打量正在进行的公务员涨薪举动吧。此次各地的加薪举措,都凭依了一个共同的理由——扩大内需。因扩大内需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因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而提高公务员薪俸,这一看似合理的逻辑线条,其中的纰漏却显而易见。在全体国民中,公务员只是极小的一个群体,由他们收入的增加而实现的消费增量,恐怕实在有限。更重要的是,从边际效益的角度看,相对于社会其他人群,公务员收入增加对消费的拉动力是比较低下的。比方说,把同样的钱分别赠予一个生活困窘的低收入者和一个衣食无忧的官员,产生的消费效应通常前者要高于后者。穷人不得不把手头的钱很快花掉,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本已享有各种福利和待遇的官员,他们的余钱却未必用来消费。在我们的财力尚未丰盈到可以普施于民的情形下,好钢总归还是该用在刀刃上的。这就是说,即便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而提高国民的收入,首先应该考虑的涨薪对象也非公务员群体。在国家暂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同时,一些地方却急不可耐地为公务员先行增加薪水,此举无疑缺少具有说服力的支点。
公务员群体,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工作的总体目标之一,便是尽可能调和社会各阶层的异见,止息不同利益群体的纷争,缩小既有的贫富差距。退一步说,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他们即便不能做到公而忘私、先人后己,至少也不应逐利当先。这样的公众期待,不能算高。遗憾的是,这不算高的期待依旧频频落空。当某些公务员坐拥加薪红利而怡然自得之时,公众就有理由从其钱袋丰盈的结果倒推出“权力自肥”的动机。
乔宏阁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