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三日电 题:“中国面孔”诠释“透明中国”
中新社记者 齐彬
“外交部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是一次没有座位的新闻发布会。那是(一九八二年)三月二十六日,地点在当时外交部主楼门厅处。当时没有专门进行新闻发布的场地,七八十位中外记者受邀出席,大家就站在我周围。”
时光回到二十六年前,中国刚刚打开封闭的国门。由于中苏关系出现一些微妙变化,邓小平指示外交部作出反应,外交部第一场发布会因此举行,发言人便是现已退隐的中国外交界元老钱其琛,当时他是外交部新闻司司长。
身着立领中山装的钱其琛表情严肃,据他本人在回忆录中描述,“作为外交部首位新闻发言人,我发布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简短声明……,声明念完后,没有提问,也不回答问题。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就结束了”。
二十六年后,中国外交部每周在宽敞气派的发布厅里举行两次例行发布会,所有记者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提问,每场发布会都到没人举手才告结束,翻译也由交互传译改为更加节省时间的同声传译,发言人由新闻司三位司长副司长轮流担任。
这样的发布会不仅仅限于外交部,中国现在几乎所有的政府机构,包括之前鲜少与传媒接触的国防部也都建立了发言人制度。发言人的联系方式向社会公开,媒体可以随时与他们取得联系,了解官方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国务院新闻办还经常就各方面热点问题,邀请权威官员解答国内外记者的提问。
三十年前,外国常驻中国记者寥寥无几,全年来华采访的不足百人;如今,仅常驻中国的外国记者就有约一千人,临时来华采访的外国记者每年有四五千;北京奥运会期间外国来华记者更达到近三万之众。北京正成为聚集世界媒体最多的国际大都市之一。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空前提高,中国在任何问题上的立场都备受瞩目;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也使中国民众的知情权意识大大增强,人们对于信息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今年五月开始执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指出“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以法律规定向外界展现中国要打造“透明政府”、“阳光政府”的坚定态度。
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在奥运会留下的诸多遗产中,有一项受到国际媒体的广泛欢迎,那就是十月十七日深夜公布的《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将奥运会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的宽松条件长期化、固定化。只要得到被采访对象的同意,外国记者就可以在中国采访任何他们想采访的人。
如果说二十多年前外交部发言人是中国面向世界的第一张面孔;那如今,中国面向世界的面孔则数以万计,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代表不同的政府机构,展现不同的个性特质。《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的施行,又使中国面向世界的面孔嬗变到数以亿计。正如在华工作多年的路透社北京分社社长林光耀所说的那样,“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里,改革多一点,开放少一点,那么今后的三十年里,中国一定会更加开放”。(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