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北京市政府近日发布通告宣布从10月1日起,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封存30%公务用车;从10月11日到明年4月10日,北京市其他机动车试行按车牌尾号每周停驶一天。
消息甫出,争议迭起。仔细想来,引起争议是必然的。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需要公开、审慎,要让公众参与,要符合程序正义,如此方能权威、科学,也才能受到公众服膺,从而收到良好效果。
遗憾的是,“从10月11日到明年4月10日,北京市其他机动车试行按车牌尾号每周停驶一天”这一规定,让很多网友觉得像仓促推行的,既没有经过必需的程序,比如没有召开听证会,也没有向公众陈述为何这样做,这一措施有无经过科学论证,公众也不得而知。由此,引起包括私家车主在内的公众强烈不满乃至产生抵制情绪,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前些年,一些政府部门不遗余力地“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公众响应号召,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纷纷购买私家车,殊不知,如果公共政策前后抵牾,如此前后不一,岂非透支政府公信力?
当然,政府部门对此有一定的补偿措施,比如,对停驶的机动车减征一个月养路费和车船税。问题是,这一补偿是否经过了私家车主的同意?按照这种逻辑,限行24天减征一个月,顺延下去,是否可以不收养路费和车船税就能让私家车永远停开?公民购买私家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限行的,当时购买时就对足额的养路费和车船税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因此尽管有所补偿,也让人不爽。
据报道,在日本东京,大多数人乘公交车上班,而不是选择开私家车,原因很简单,日本的公共交通十分发达。曾有旅日华人感慨:日本公共交通发达,乘坐公交车和地铁几乎可以到达城市的任何一个地方。公交车十分准点,几乎可以用“分秒不差”来形容。在城市规划或是改造时,日本人总是优先、优化发展公交,在线路规划、车辆配置、政策制定等方面为公共交通提供最好的服务。交通拥堵,不仅仅是私车“惹的祸”,治堵,拿私车“开方”的同时,更应同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不要让私车主们被限的同时,没有被限的群众的出行同样没有得到改善,那么就违背了“治堵”的初衷。
政府部门目前对公共交通用心颇深,但仍有发展的空间。对公车也有相应的措施,比如封存30%公务用车。但对这一点公众仍有狐疑,人们担心政府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如果缺乏公众监督,如何保证果真有30%公务用车受到了限行?而且,一些部门善于玩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游戏,比如在特别通行证上做文章,总能搞到特别通行证。有论者建议,请将颁发特别通行证的标准和数量,向社会明示。还有,封存公务用车30%会不会导致购买更多地公车?因为,一旦限行成了“专限老百姓”,不仅限行的目的无法实现,百姓自觉限行的决心也会受到损害。应该说,基于现实体验,这种建议和担心不是多余。
一言以蔽之,政府部门推行公共政策,不能拍脑袋,不能由几个人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的思想代替大多数人的思想,必须公开透明,让公众真正参与。中央早就表示,要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不让公众知情、参与和表达的公共政策,初衷再良好,也难以使公众信服。(王石川)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