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上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其诞生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开舱暨搭载物交接仪式,伴随三位中国航天员太空飞行六十八小时二十七分钟的一批特殊“乘客”一一精彩亮相,随后各归其主。图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展示翟志刚太空行走时使用的“飞天”舱外航天服手套,并将其移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珍藏。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
10月1日上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其诞生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开舱暨搭载物交接仪式,伴随三位中国航天员太空飞行六十八小时二十七分钟的一批特殊“乘客”一一精彩亮相,随后各归其主。图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展示翟志刚太空行走时使用的“飞天”舱外航天服手套,并将其移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珍藏。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
中新网10月6日电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消息,2008年9月27日,随着翟志刚身着“飞天”舱外航天服迈出太空第一步,不仅实现了中国人的首次出舱,也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舱外航天服关键技术的国家。
据介绍, “飞天”航天服的面罩不仅能透光,还能保证在零下100多度的温度下不结雾,在零上80多度的高温下紫外线不会把航天员灼伤。
记者介绍,其实“飞天”航天服是可以压缩的,它的最高高度可达两米左右,在航天员头部,航天服面窗大概有五层,其中有一层是为了防止紫外线的灼伤的,所以它做成了滤光的这种形式。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飞天”舱外航天服有几大关键:一个是压力服装,每个服装的整体都要能够保护人,使得里面的压力调节在一个人适应的条件;第二,要供应人需要的东西,首先是氧,其次是一个密闭的压力容器,要控制里面的环境、温度、湿度,包括人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对人是有害的,系统还要把它处理掉;最后,还需要有一个环境控制的系统,在压力防护和环境控制之间共同维持航天员生存的一个小环境。
周建平还介绍,因为返回重量的限制,神七航天员从太空中带回来的舱外航天服上的手套,是舱外航天服唯一带回地面的东西。每只手套长38厘米,直径16厘米,重量是0.8公斤。
周建平表示,这个手套是一项关键技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介绍,这个手要能在外面活动,在正负零下100多度的情况下灵活操作,又能对东西敏感,这个新材料要靠自己。
此外,据介绍,翟志刚在太空进行每一个动作之前使用的两根一长一短的橘黄色安全系绳也是中国自己研制的。它不是普通的绳子,它的内部有弹簧,最长可拉至3米,能够承受一吨的拉力。
其实,舱外航天服就相当于一个独立的载人航天器,有供氧系统、环境控制系统、通讯系统、电力保障系统等 ,是多个综合性技术的集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介绍,目前,能够研制舱外航天服的就是俄罗斯、美国,中国是第三个。他表示,舱外航天服对中国是一个突破,是很不容易的,这个突破对将来下一步发展,对空间站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前提。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