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志向 追求完美的轨迹
浩瀚无垠的天际让他遐想,令他着迷,更使他激情无比。而为了实现酷爱的职业选择,他拿出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劲头。报考大学时,一心填报航空航天专业,奠定了职业旅途的基础。
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张柏楠,从小就喜欢读书。从事化工研究的父亲和从事会计工作的母亲为了三个孩子多读书,从他们并不多的收入中紧缩下一部分,专门用来购置各类书籍,使家里的藏书数量达到了几百本。在那个年代里,有这种“家底”的人家并不多见,张柏楠养成的读书爱好也得益于家庭的熏陶。
小学和中学时代,读书成了张柏楠乐此不疲的事。一放学回家,他就抱起书来不撒手。那时的图书市场种类单一,中国名著根本买不到,还是一个同学伸手相助,把他家里珍藏的这类书书籍借给张柏楠,这才了却了他一直心存的遗憾。从《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类名著到《资治通鉴》、《四书五经》等古典书籍,他都一一读遍。一向谦虚的张柏楠说到此事用不无“张扬”的口吻说道:“在同代人中,自己算读书多的。”父母的含辛茹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张柏楠,他渐渐懂得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待国内恢复高考后,他的姐姐、妹妹先后考取了北航、复旦,他自己也以优异的成绩跨进了国防科技大学的门槛。
把航天作为一生的职业定位,张柏楠是从学生时代萌生的。上小学时,出于男孩子的性格本能地对航空航天方面的知识格外感兴趣。一次他翻阅父亲的书柜时,偶然发现了一本“文化大革命”前出版的《航空知识》,他爱不释手,辽阔的天空让他豁然开朗,思绪万千,以致后来上中学时他一直订阅《航空知识》。
上世纪70年代,城里有谁家的孩子能参军入伍,穿上绿军装,就是令人羡慕的事。那时如果能成为文艺兵、体育兵,是不少年青人的梦想,张柏楠也为此学起了小提琴和手风琴。很快他发现自己根本不是这块料,拉出的调子自己都听不下去,从此想当文艺兵的念头被彻底打消了。
当兵不成,反而遇到了全国恢复高考的好时机。1980年,考大学填报志愿中,张柏楠毫不犹豫地竟然在五个重点专业和五个非重点专业里填写的是“青一色”的专业,航空航天让他痴迷,非它不学。他这种有自信、有主见和沉着冷静的性格,正是他后来走上飞船研制一个个重要岗位的重要铺垫,也形成了张柏楠独有的触“变”不乱、触“喜”不惊的“大将”风格。
大学生活完全是军事化的管理,早晨6点起床,晚上10点熄灯,面对课堂上穿着军装的教师,张柏楠也常常是正襟危坐。读书仍然是他的唯一爱好,四年中他的借书证先后换过两次,看的各类书籍也不计其数。
湖南长沙的橘子洲头、岳麓书院,一个个古迹名胜传颂着民族的历史,一座座丰碑印刻着华夏的伟大精神,置身国防科技大学学习的张柏楠时常被这里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深深打动和感染。大学本科毕业时,学校一再挽留他,两条路任他选,一是留校攻读研究生,二是留校当老师,可是张柏楠更喜欢设计卫星,最终他做出了一次积极的“放弃”。带着从长沙获得的专业知识的“沉淀”来到了北京,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开始了研究生的“深造”。对自己当年做出的选择,至今张柏楠还是那么坚定不移:“这条路走对了”。
张柏楠在人生选择和成长的路上留下了一段记录:1962年6月23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84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获得硕士学位,1987年参加工作,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工程组长、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总体室副主任、副总设计师、总体设计部副部长,2004年经总装备部批准任飞船系统总设计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11月神舟号试验飞船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3年11月获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1月20日,获国务院颁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04年4月被评为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天道酬勤 大任在肩智者挑
如果把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比作一个舞台,他无疑是这个舞台上一名优秀的舞者。把自己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这个舞台,既是他的幸运,也是这个舞台的幸运。
如果把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看成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他无疑是一名执著的追梦者。飞天梦幽幽,飞天梦已圆。他心中还有梦,那就是为了每一次的辉煌。
1987年,张柏楠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复合材料力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总体设计部六室,从事返回式卫星总装设计工作。不久,年仅35岁的他,又站到了航天飞船设计的第一线。1996年张柏楠被任命为副总设计师,协助总设计师负责机械总体和结构船研制和试验工作。
谈起几次把飞船送上太空的经历,神舟一号飞船的成功回收让张柏楠最为难忘。7年前的那个深夜,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的深秋已经是寒气逼人,凌晨1点,一直守候在着陆场的张柏楠看着像流星一样的火光在他眼前渐渐清晰,清冽的抛伞舱盖声让他一直揪着的心悄悄放平缓了。神舟一号飞船成功返回了!在现场的欢呼雀跃中,张柏楠默默地擦拭着眼泪。“一直到现在,我还能回忆起那个场景的每个细节,人生中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享受心血之作的成功。”张柏楠动情地说。
快乐并痛苦着,这是张柏楠在飞船设计工作中的一大体会。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张柏楠也会为航天征程中的失利而痛心。面对挫折,具有沉稳坚韧性格的他更希望能从中发现症结所在,并经过认真总结,在后续飞船研制中,狠抓技术状态控制、试验验证、可靠性工作,用载人航天工程的标准来减少事故隐患。“我所要做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做扎实。通过大量的分析试验,换来每一步的完美。” 2005年在欢度中秋节的晚会上,研制人员们尽情欢歌,尽情交谈,舒缓一直紧绷的神经,而总师张柏楠和总指挥尚志不多言语,他们内心的压力一刻也没缓解。
对于飞船,张柏楠一直都认为这是个系统工程。而载人航天工程有数万个节点,几十万条软件,哪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作为副总师,除了配合总师默契工作之外,他主要负责结构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期间,他先后主持完成了30多项大型试验,为飞船结构机构的功能和性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张柏楠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为成功打下了牢固的基石。在作为主管副总师负责“神舟五号”研制的过程中,张柏楠按更高的标准抓产品质量、严格规范产品研制和进一步开展验证评估工作。针对不放心的安全性隐患,组织专题攻关,并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按计划组织完成一种新型安全装置的改进,保证了首次载人飞行计划的实现。天道酬勤,张柏楠和同事在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得到了回报——“神舟五号”实现了发射场无问题,上天无疑点,飞行试验圆满成功的骄人业绩。
当飞船研制碰到重大难题时,攻关小组的组长往往都是张柏楠。“神舟四号”返回时被发现舱内一氧化碳浓度超标,张柏楠作为技术工作的主管副总师受命带队攻关成功;“神舟五号”发射前,他提出并主持制定飞船系统载人放飞准则。
谈及老搭档尚志,张柏楠充满了感激。多年合作,两人已将对方的脾气秉性摸得清清楚楚。工作中鲜有摩擦,无数次的坎坷,两人一起走过。一起在外地寻求合作厂家“坐冷板凳”;一起连夜乘飞机到外地开会,又一早赶回北京的岗位。这些难忘的记忆,张柏楠挥之不去。
古语云:上士忘名。这对张柏楠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写照。“神舟”系列的每一个型号,都有新变化,技术都有新提高。从“神一”到“神七”,突破的难度一次比一次大,技术创新点一次比一次多,而张柏楠本人对其所作的贡献,只字不提。他更愿意默默耕耘,不为人知。
经历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力拼搏,“神舟七号”于2008年7月上旬进入了发射准备阶段。记者见到即将和发射试验队一起奔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张柏楠时,从他的话语里感受到一种沉稳和自信:担负这次光荣的任务,心情很激动,但也深感压力,保证成功充满信心,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神舟七号”是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的第一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那么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是奠定后续任务的重要基础。张柏楠心里十分清楚要打好这个艰巨的战役,必须筹划好每一步的工作。前不久,国外飞船的推进舱和返回舱在太空没有分离造成的事故,一直萦绕在张柏楠的脑海里。为了成功,他把关注点放在了飞船进入发射场后,对每个环节的过程控制上。
在研制团队里,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占了90%以上,张柏楠幽默地说,40岁就算是“老一代”了。让张柏楠感到放心的是,近年来,这支队伍形成了传帮带的好风气,如何吃透技术,怎样从技术分析上充分验证,数百次的“诸葛亮”会,让年轻人学到了不少经验。队伍的“年轻化”和追求严谨的科学作风,形成了发展的“后劲”。
漫漫求索路,追求不停止。张柏楠和这个团队在中国航天的“天梯”上不断攀登,立志创“神舟七号”成功的新辉煌。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