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到2008年的神舟七号即将征空,9年间的7次飞行如同7个台阶,它们所记录的,不仅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不断突破,更是中国航天人的光荣与梦想
1986年,中国航天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这年3月,由杨嘉墀、陈芳允、王大珩、王淦昌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中共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
1992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
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中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从这一刻起,中国重新自信地站在了世界航天大国的新起跑线上。不同的是:美国和俄罗斯已有过多次载人航天的经验,中国的纪录是“零”。
“当时考虑到这个工程规模宏大,持续的时间很长,所以确定这个工程的完成分三个阶段,也就是分三步走的计划。”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第一步,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并开展空间应用科学实验。第二步,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站。”
当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战略浮出水面时,也就意味着中国航天迎来了全速前进的时代。
神舟一号:横空出世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不载人的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人成功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神舟一号飞船座舱内放置有一个高1.70米左右、身着航天服的男性模拟人。这个模拟人是一个感应器,用于收集返回舱在太空中的温度、湿度、氧气等各种试验数据。
“神舟一号配备的设备和软件都比较简单,其中轨道舱除装有分离的供电设备外,没有其他设备,只起配重作用。”焦维新说。
神舟二号:正样飞船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二号飞船。神舟二号虽是第二艘无人飞船,但却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也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载人时基本一样。
神舟二号飞船在轨飞行7天后返回地面,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实验,各种仪器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神舟二号是我国第一艘正样飞船,也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真正载人时基本一样。”焦维新分析。
神舟三号:百折不挠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发射升空。不过,神舟三号在发射前却遇到了困难,飞船在进场的第4天,就出现了飞船穿舱插座信号有一个点不导通的问题。此时,400多人的试验队刚刚进场。怎么办?进退两难,决策者们毅然决定:进度服从质量,推迟发射!当飞船船舱内3000多个接点个个导通之后,神舟三号飞船才发射升空,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
“神舟三号在神舟二号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部分载人所需设备和保证航天员安全的逃逸救生功能,尤其是首次装载了模拟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焦维新说。
神舟四号:低温突破
9个月后的10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前所未有的持续低温天气:-28℃,比发射大纲规定的最低发射温度-20℃足足低了8℃!
经过充分的试验数据论证和气象会商,专家们优选了一个较好的窗口,并调整了发射程序。低温严寒下,参试人员用149件保暖物品,严严实实地将火箭关键部位包裹起来,同时不断地吹送热风,直到临近发射前15分钟,才把这些保暖物品撤下来。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神舟四号在神舟三号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设备配备和技术上已经达到了可以载人的程度。”焦维新说,“神舟一号至三号无人飞行试验中发现的有害气体超标等问题,在神舟四号飞船上得到了彻底解决。”
神舟五号:飞天梦圆
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不过,就在这艘飞船进入发射场前最后一轮地面试验中,返回舱坐椅缓冲机构被发现无法完全满足缓冲发动机的备份要求。科技人员用了70天,攻克了这一按正常速度需半年才能解决的问题。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标志着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焦维新说,“神舟五号在神舟四号的基础上,对乘坐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又做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并且按照乘坐1名航天员的要求做了修改。 ”
发射一次,前进一步。这就是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
神舟六号:承上启下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再次升空。从神五的一人一天到神六的两人多天,费俊龙、聂海胜115个小时的航程不仅实现了多人多天太空飞行技术的突破,而且完成了中国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从神五到神六的改进也是全方位的。杨利伟回来后,反映升空时座椅震动太厉害,使人体产生不适,技术人员针对这一点作了调整,这个改进被形容为“从坐拖拉机到坐轿车”。神五并没有解决宇航员排泄问题的设施,杨利伟是戴着尿不湿完成21小时的太空旅行的,而这一次,专门为解决这个基本问题的“太空厕所”,连同洗漱、食品上的改进一道,成了许多民众津津乐道的一个传播热点。
“神舟六号是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的第一次飞行实验,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神六发射成功,标志着载人航天一期工程已经完成。”焦维新说。
在美、苏发射载人航天器近半个世纪后起航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几年内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科、黄明、李宣良发自北京、酒泉)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