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三名航天员与记者见面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为“神七”航天员乘组航天员刘伯明。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
9月24日下午,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三名航天员与记者见面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为“神七”航天员乘组航天员刘伯明。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
这段时间,在黑龙江依安县客运站“趴活”的出租车司机都知道刘伯明,太多的记者从这里坐他们的车去寻找航天员的家。
出租车从县城一路开到红星乡,随便找个三轮摩托,坐在车上,乡村土路上尘土飞扬,不一会,到了几间黑铁皮房前,“到了,这就是航天员的家”。
小时候的“蔫孩子”
刘伯明的父亲刘志生身体并不好,但最近很忙,大部分时间用来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刘伯明担心父亲的身体,电话叮嘱他“接待归接待,千万别累着”。
19日中午1时,每日必须午休的刘志生,带着歉意告诉记者“得休息会”。一会儿,小卧室的炕上,就传来了轻微的鼾声。
刘家这套两间半的砖房有70多平方米,是依安县政府出资为刘家购买的。之前,刘志生一直租房。
房间墙壁上挂的全是刘伯明的照片,其中有中央领导接见他们航天员的。电视机旁边的挂历上,身穿白色宇航服的刘伯明,面带微笑,时间停留在2007年7月。
40分钟后,午休出来的刘志生,谈起儿子与“神七”时很保守,“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确定他一定能飞天。”
在刘志生眼中,刘伯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
高考前,刘伯明偷偷报考了飞行员,初检合格后刘伯明才告诉他。
“直到他通过了最终的考试,走出了家门,我也没看出他和其他孩子有什么不一样,也没想到他将来能成才。”刘志生说。
而刘伯明放弃高考的理由也很简单,家中排行老二的他跟父亲说,“当了兵,吃穿都不用家里花钱”。
刘志生觉得,刘伯明是个“蔫孩子”,从小少言寡语,但爱琢磨,喜欢拆东西,家里新买的收音机他给拆了再组装上,居然还能用,花好几天做的小风扇也有模有样。
勤奋的放猪娃
刘伯明从小不愿意表现自己的性格,让刘志生没能发现儿子在很多方面的天赋。但父亲坚持认为,儿子能成为航天员,靠的不是天赋,而是勤奋。
刘伯明的舅舅张再玉则回忆,中学时的刘伯明出门放猪,晚上猪回家了,却不见刘伯明的踪影,刘伯明的几个兄弟四处寻找,四弟刘伯忠在村里的小路边找到了他,而他正抱着一本书入迷地看。
刘伯明也认为刻苦成就了自己的梦。
2005年,刘伯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神五”出局后的日子里,基本上每天都在看书,写笔记,“当时我就是这种感觉,你只有刻苦地努力,准备到了,机会来临的时候,你才能抓得住。”
他亦曾坦言,高中辛苦的走读生活,磨炼出了他竞争的性格,特别要求上进,特别胆大、敢于奉献。
高三时的班主任张福林回忆,刘伯明在班里成绩一直是前三名。“要是不考飞行员,刘伯明一定能考上大学。”张福林说。
在妹妹刘玉芝心里,二哥刘伯明非常节省,但对她谦让宽容。
多年以后,刘玉芝仍记得,学校运动会,她向二哥要钱,刘伯明把在学校用来买饭的一元钱给了她。
“20多年前,冰棍才3分钱一根,1元钱能买很多东西。”刘玉芝现在还记得二哥给她的那一元钱。
如今已是依安县教育局副局长的张福林,印象最深的是,刘伯明是班里惟一不住校的学生,每天骑自行车往返20公里,冬天进教室,脸上常挂着霜。
“那时住宿一个月才几元钱,可他家读书的孩子多,所以甘愿省下住宿费。”张福林说。
舅舅张再玉记得,直到读高中时,刘伯明暑假还在家里放猪,去砖厂拉砖坯。
守信的学生
对刘伯明,张福林有个骄傲,这个骄傲来自于这个学生的守信。从军后的几年中,刘伯明每次获得嘉奖都会写信告诉他。
张福林回忆,当年刘伯明就读空军预校时,刘伯明应他的要求承诺:每次得优秀,都要给他写封信,通信一直持续了两三年。
如今,谈起这个骄傲的时候,张福林也有遗憾。刘伯明每次写四五页的信,“20多年来搬了六次家,那时的信件早已找不到”。
但师生间的联系至今未断,张福林的手机里还存着刘伯明中秋时给他发的祝福短信,而他回信息前,还特意在纸上打了个草稿,一条二百多字的短信发了半个小时。
保密的儿子
刘伯明执行“神七”任务,刘志生还是从到访的记者那里知道的。
他给儿子打电话,刘伯明只告诉他,自己的状态不错,涉及到详细情况则回答说,“这是秘密,不公开,该公开时,我不告诉你,你也得知道。”
刘伯明当上飞行员后,每隔两三年才能在春节时回家探亲,但爷俩促膝谈心的时候并不多。最近通电话时,刘志生更加注意,对儿子心理有影响的话,一句不提。
在入选航天员前,刘伯明已有9年的战斗机飞行经验。不同于刘伯明的兄弟老师们的荣耀感,这位父亲更多的是担忧。
“升入太空和开战斗机不一样。如果伯明真能如愿,我这当爹的还挺担心儿子的安全。”
刘志生还担心,等到飞船升空当天,这套小屋子和小屋里的小电视,恐怕不够大。
●亲友团说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