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某分部在浙东沿海组织的一场卫勤装备保障演练战事正酣,一辆制氧车突然发生故障。正当官兵们急得火烧眉毛时,装备生产企业维修人员及时赶到,很快使装备“起死回生”。原来,接到报修电话后,东北军用物资采购局迅速启动应急抢修预案,联系到生产厂家距演练地域仅50公里的一个维修点,仅用两个小时就将配件送达部队。
发生在不久前的这一幕,初步展现了东北军用物资采购局利用市场资源打造后勤社会化保障网络的效果。该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遇到装备故障,就跟我们的家用电器有了麻烦一样,官兵只需拿出后勤售后服务信息卡拨通电话,维修人员就会上门服务,临走前还不忘询问你是否满意。
8月28日,东北军用物资采购局与29家供应商签订了价值4.5亿元的采购合同,合同中正式写入了产品“一般易损件在1-3年保质期内可免费更换,实行免费终身维护”的条款。更具深远意义的是,这些供应商覆盖全国各个省市的庞大维修网络和人才将为我所用,一旦有事,召之即来,为战斗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保障。
至于实际效果,该局综合计划处处长杨合贵的解释无疑是自信的承诺:“不管这批产品落脚到全军哪支部队,只要发生问题,我们都能在24小时内提供维修服务。”
除此之外,记者在这份合同上还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配套措施。
为增强“终身保修”的约束力,他们除注重选择信誉好、质量高、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型企业外,特意在合同中与供应商约定交纳5%-10%的货款作为保证金;在合同之外签订了应急采购协议,具体到生产周期、产量、运输时间、人员调配等一整套实施细则;在签订合同之前,就着手建立了一个供应商数据库,截至目前,联网后已囊括共计2000余家企业数十万种产品和配件的详细信息。
最能反映这种变化的一个例子,是在去年制度试行中出现的。某厂家制造的野战方舱在南方投入使用后,因气候潮湿漆面发生变色脱落,由于此前有终身维护的约定,该厂在反复维修损失上百万元后,终于痛下决心将产品全部召回,改进工艺流程并选用更好的原材料,问题才得以圆满解决。“巧用经济杠杆,就能把市场压力转化成企业不断改进质量的动力。”该局局长翟高潮告诉记者。
不过,比起官兵在平时得到的实惠,这套维修体系在战时和部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呈现的威力更加让人称道。采访中,该局政委甘志凯对应急抢修预案的初次登台津津乐道: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四天,该局收到抢险部队炊事挂车的紧急报修请求。短短10个小时内,多家企业的15名维修人员就从全国各地集结到灾区,保证官兵和受灾群众当晚吃上热饭菜。
这次成功演兵,无疑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据悉,该局在今年还准备进行几次大规模集中采购,而“终身保修”将作为合同的一项重要条款长期坚持下去。(孙浩宗、李砺寒)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