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温家宝:努力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全文)(2)

2008年09月16日 17:45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二、坚决打好灾后恢复重建这场硬仗

  当前,抗震救灾工作进入恢复重建的重要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即将实施。我们要充分认识恢复重建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全面落实和完成规划提出的每一项任务,坚决打好灾后恢复重建这场硬仗。

  恢复重建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优先恢复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尽快恢复生产条件,合理调整城镇乡村、基础设施和生产力的布局,逐步恢复生态环境。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灾区各级政府为主导、广大干部群众为主体,在国家、各地区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精心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又好又快地重建家园。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努力建设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的新家园,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目标。

  第一,毫不松懈地继续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这仍然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现在气温一天天变凉,冬季就要到了,必须提前做好受灾群众过冬的各项工作。一是全面完成过渡安置房建设任务,对冬天仍需使用的临时过渡住房进行保暖防寒改造,加快推进受损房屋鉴定加固,准备足够的棉衣被、取暖设备等物资,保证受灾群众安全过冬。二是落实好受灾群众后续救助政策,抓好从临时救助向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冬令春荒救助等政策的衔接,特别要安置好“三孤”人员生活。三是加强救灾生活物资的筹集和调拨,严格落实救灾款物管理有关规定,所有救灾生活物资都要公开透明、高效使用。重点做好粮油、蔬菜、方便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工作,确保灾区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四是抓紧受损校舍维修加固和板房教室建设,组织好教材供应,确保灾区学校正常复课,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好学。五是继续做好伤病群众的医疗救治工作,加强灾区群众的心理疏导和社区人文关怀,采取多种心理干预措施医治灾区群众心灵创伤,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帮助灾区群众的社会氛围。六是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做好情绪疏导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第二,推进以城乡居民住房为重点的城镇和农村建设。城乡居民住房建设,是恢复重建的重中之重,首先要让灾区群众能够住上放心房。要针对城乡居民住房建设的不同特点,切实做好危房评估、废墟清理、重建选址、建材供应工作。对可以修复的住房,要尽快查验鉴定,抓紧维修加固;对需要重建的住房,要科学选址、集约用地、以确保安全为原则科学确定抗震设防标准,尽快组织实施。农村居民住房的恢复重建,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实行农户自建、政府补助、社会帮扶相结合。要组织规划设计力量,为农村居民免费提供多样化的住房设计样式和施工技术指导,让农民住上方便适用又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风貌的新居。力争用一年多时间,基本完成因灾倒塌和严重损毁农房重建任务,保证受灾群众在2009年12月底前住进新房。城镇居民住房的恢复重建,要按照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的原则,依据城镇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实行维修加固、原址重建和异址新建相结合。对一般损坏的住房要进行加固,对倒塌和严重破坏的住房进行重建。中央财政对倒损房屋的家庭给予适当补助。同时,做好与现行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的衔接,重点组织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合理安排普通商品住房建设。

  城镇建设和农村建设是灾后恢复重建的两个重要方面。城镇恢复重建,要按照恢复完善功能、统筹安排、适度超前的要求,优化分区布局,增强防灾能力,改善人居环境,为城镇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特别要建设好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市政公用设施,优先恢复城镇道路、桥梁和公共交通系统,统筹考虑生产生活需要和应急救灾需要,安排好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广播电视等各方面设施。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恢复重建,要符合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与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相结合,做到资源整合、分区设计、分级配置、便民利民、共建共享,重点搞好乡村道路、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农村能源等项设施,改变农村发展环境和面貌。要切实抓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恢复重建,尽可能保存历史风貌,明确严格的建设控制要求和整治措施,注重保护和传承羌族等少数民族文化。

  第三,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和重点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全面恢复重建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要根据城乡布局和人口规模,整合资源,调整布局,推进标准化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安排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严格执行强制性建设标准规范,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要引导资金的合理使用,不能搞豪华的形象工程。各级各类教育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要以义务教育为重点,高质量地恢复重建中小学校,扩大寄宿制学校规模和寄宿生比重。农村地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建在县城,初中建在中心乡镇,小学布局要相对集中。要尽快恢复市县乡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重点恢复重建县级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以及乡镇卫生院、中心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要合理布局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抓好各类设施的恢复重建,为广大灾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和体育场所。

  在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中,要把恢复功能放在首位,把确保安全作为重点,根据地质地理条件和城乡分布合理布局,科学确定建设标准,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公路恢复重建要充分利用原有公路和设施,以干线公路为重点,兼顾高速公路,打通必要的县际、乡际断头路,适当增加必要的迂回路线,初步形成生命线公路网。按照资源共享、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的要求,加快公众通信网的恢复重建,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推进网络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通信服务水平和灾备应急能力。恢复重建重点输电设施、骨干电源与外送通道,以及城乡中低压配电网络和进户设施,规划建设电力结构与布局调整项目。要对影响防洪安全的受损堤防、水库进行全面除险加固,疏浚淤堵河道,恢复防洪能力,消除堰塞湖坝对防洪的影响,恢复重建水文及预警预报等设施。

  第四,坚持以扩大就业为导向推进产业重建与发展。产业重建是发展灾区经济、扩大灾区就业、维护灾区稳定的根本出路。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政策和就业需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引导受灾企业原地恢复重建、异地新建和关停并转,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工业方面,力争有恢复能力的企业在年底前基本达到灾前水平。对短期内可以恢复生产的重点骨干企业,组织专门力量重点帮扶。积极引导国内同行业、同类企业尤其是大型骨干企业对受灾严重的企业进行对口帮扶,吸引东部地区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参与企业恢复和重建。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优化工业布局,培育产业集群,设立循环经济集聚区。农业方面,抓紧恢复重建和抢修受损农田、畜禽圈舍、温室大棚、养殖池塘、农机具等,引导受灾群众发展效益农业,解决好农产品因灾卖难问题,尽力弥补灾害损失。要因地制宜恢复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和生产基地,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恢复重建各种农业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考虑贫困村、国有农场和国有林场的特殊情况,统筹安排建设相关设施。服务业方面,重点搞好商贸流通恢复经营,抓紧维修加固商业、银行、证券等网点,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搞活商品流通。实施重振旅游工程,加强重点旅游区和精品旅游线建设,恢复重建重要景区景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灾区尤为突出。灾后恢复重建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特殊重要的位置,产业重建要坚持就业优先的原则,积极支持个体私营企业、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落实好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实现恢复重建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要恢复重建就业服务设施,加大就业援助力度,通过对口支援、劳务输出、定向招工、以工代赈、自主创业、创造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措施,解决规划区内100万左右劳动力稳定就业问题,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

  第五,进一步加强次生灾害防范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必须进一步做好次生灾害防范,思想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松懈。要继续加强余震监测预防,制定完善处置方案,提高综合预报和监测水平。继续开展水库、水电站、堤防等除险加固,全力做好洪涝灾害防御工作。强化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监测、治理和防范措施。抓紧完成因灾受损桥梁、隧道、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和修复加固,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制度,严防伤亡事故发生。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要继续采取防范和避让措施,加强普及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

  要加强重要基础设施灾害风险评估,全面落实抗灾设防有关标准,特别要适当提高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抗震设防标准。要加强铁路、公路、民航等运输保障能力、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建设、通信网络容灾备份能力建设,强化对城乡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管,完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将应急避难场所等防灾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要进一步提高紧急救援救助能力,充实骨干力量,提高装备水平,健全抢险抢修和应急救援救助专业队伍。要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各类防灾应急预案,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要将灾害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让防灾减灾救灾科学知识进学校、进工厂、进农村、进家庭,提高公民与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

  第六,着力抓好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和土地整理复垦。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生态修复方面,要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以自然修复为主。做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恢复受损植被。在岷江、嘉陵江、涪江上游地区和白龙江流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逐步恢复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加强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保护设施的恢复重建。在环境整治方面,要加强对污染源和环境敏感区域的监督管理,做好水源地和土壤污染治理、废墟清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危险废弃物和医疗废弃物处理。恢复重建灾区环境监测监管设施,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在土地整理复垦方面,要重点做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修复。对损毁耕地,要宜修尽修,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损失。对抢险救灾临时用地和过渡性安置用地,要适时清理,尽可能恢复成耕地。对损毁的城镇、村庄和工矿旧址,以及其他具备整理成建设用地条件的地块,要抓紧清理整治,尽可能减少恢复重建对耕地的占用。

  第七,确保中央确定的恢复重建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中央已经制定了一整套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灾区各级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让全国人民放心,让灾区人民满意。一是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和资金、项目、重要物资的跟踪与管理,自觉接受同级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二是定期公布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的来源、数量、分配、拨付及使用情况,定期公布国内外捐赠款物的接受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加强对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和效果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定期公布审计结果,确保重建资金按照规定专款专用,不被侵占、截留和挪用。四是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以及产品安全质量的监管,组织开展对重大项目的稽察。五是对建设项目以及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情况登记造册,建立健全档案,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和恢复重建结束后,及时向有关部门移交档案。六是要对地震中遇难和失踪人员名单登记造册,通过地方媒体公布,最终核实,这是对遇难者的尊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朱鹏英】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日关注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