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在广大西部,一批又一批的青壮年农民从农村涌向沿海发达地区,涌向大中城市,“打工收入”已逐渐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这也是把“双刃剑”,农民大量外出也带来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否则会顾此失彼,甚至得不偿失,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农工荒”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近几年陆续看到发达地区出现的“民工荒”问题,那主要是因为工资收入、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差距引起民工跳槽的短暂现象。实际上,农村,特别是广大的西部农村由于经济欠发达,凡是能够外出的早就一批又一批地涌向了远离家乡的城市,农村早就出现了“农工荒”问题,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造成耕地大量撂荒。缺乏劳动力,造成了农村劳动力价格的年年上涨,加上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价格的节节攀升,农业生产、特别是传统种养殖业的比较效益也就出现年年下降的趋势。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舍近求远、弃农从工,甚至举家外迁,多年不回,造成田土无人耕种、耕地大量撂荒。以玉屏县为例,全县撂荒面积3321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半撂荒的耕地高达50%以上,据了解其它县市撂荒的比例可能更高。
青壮年夫妇双双外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日趋严重。大量青壮年夫妇外出打工,留守农村的除了老弱病残外,其余就是儿童。而留守儿童主要是交给老人管带,有的则长期处于无人管的状态。
由于得不到父母有效的家庭管理和家庭教育,加之受社会上不良现象(特别是网吧)等诱惑,不少留守儿童出现心理不健康、性格孤僻、对学习无兴趣等问题。如果留守儿童的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将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进而会严重影响后继劳动力的素质,也将影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此外,空巢老人问题在农村也日趋突出,生活无人照顾、生病无人料理,心理的寂寞和空虚油然而生,严重地影响了老人的身心健康。
在生产条件和比较效益的影响下,新一代青年轻视农业的现象日益严重。即使没有外出打工,在家的青年农民愿务农、会务农的人也是屈指可数。究其原因是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具体主要是生产生活条件和比较效益的差距,使新一代农民弃农从工经商的愿望更加强烈,轻视农业的现象尤为突出。无论是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都可能存在后继乏人的严重威胁,也更加加重未来城市的拥挤压力。
青壮年夫妇外出打工,家庭“危机”也随之增多。青壮年夫妇双双外出打工,或是一方在外打工,大多天各一方,不能经常见面,加之沟通较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社会诱惑因素多,对事物、社会现象的判断识别能力有限,对各种诱惑的抵抗能力也比较脆弱,容易沾染上一些社会恶习,有的不仅将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挥霍一空,而且还干出一些对自己、对家庭,特别是对配偶不负责的事,导致夫妻离婚、家庭破裂,让本来就较脆弱的农村家庭雪上加霜,使农村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日益增多。
当然,“农工荒”带来的社会问题还不止这些,比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很难将最优秀的青年农民吸引到村支两委班子中来,这里仅仅是列出几项突出的问题。
产生“农工荒”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工荒”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农业生产条件较差。西部大开发以来,虽然广大的西部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但由于资金有限,工程质量的等级普遍较低,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农村“靠天吃饭”的现象仍未根本改变。
传统农业的比重过大,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过低。由于受人才、技术的影响,加上山区的气候及耕作条件所限,农村经济中传统种养殖的比重仍然很高,而从事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较低,“怕饿就种田,喂猪为过年,外出打工才挣钱”的思想影响日益深刻。据初步估算:一个打工者的年均收入是西部农村人均纯收入的5—8倍,所以青年农村宁愿外出打工不愿回乡种田。
土地流转缺乏政策支撑,合理流转遭到严重制约。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二元结构的差距在西部呈现越拉越大的趋势,农民对土地仅有的生产经营权实际上也越来越弱化。当前的土地政策,土地还没有完全成为农民自有的生产资料,土地流转又缺乏系统的政策支撑,无论是土地的合理流转,还是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都受到严重制约。2007年,国务院批复了重庆直辖市上报的城乡统筹规划方案,我们盼望在土地流转方面能够得到有益借鉴,借以打通土地合理流转的瓶颈。
城镇吸纳有限,农村教育“短腿”,父母教育缺位,是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三重原因。优良的教育资源日益向城镇集中,但面对庞大的农民工子女,吸纳能力十分有限,加上生活费用、住宿费用高等因素,更是让大多数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到城镇就学可望而不可及。而另一方面是,广大农村的教育资源严重匮乏,无论是教师的文化素质,还是学校的教学设施都与城市存在很大的差距,对孩子的教育无法从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进行培养。
关键是正确引导合理分流,城市农村各有所得
产生“农工荒”问题并不可怕,怕的是没有看到“农工荒”问题的客观存在和对农村越来越大的不利影响。
把所有的青壮年农民都“捆”在自己的承包地上既不可能,也大可不必。关键是正确引导合理分流,城市农村各有所得,避免出现彻底抛弃农村、盲目奔向城市,造成城里不如意、农村又丢弃的恶果。经过多年基层工作的观察和思考,为妥善解决好西部“农工荒”带来的社会问题,我认为,对于这个问题必须加强系统研究,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关键要做到: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加强政策支撑,力促城乡公平。
加强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素质。 (杨春光)
(作者为中共玉屏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