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晓坝镇黄羊村民众正在自建农房。为确保所有受灾群众安全过冬,由于地震而严重损坏的绵阳市各县、区,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农户为主体,采取示范带动、点面结合的办法,掀起灾后农房重建高潮。 中新社发 蒲滔 摄
9月7日,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晓坝镇黄羊村民众正在自建农房。为确保所有受灾群众安全过冬,由于地震而严重损坏的绵阳市各县、区,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农户为主体,采取示范带动、点面结合的办法,掀起灾后农房重建高潮。 中新社发 蒲滔 摄
|
9月7日,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晓坝镇黄羊村民众正在自建农房。为确保所有受灾群众安全过冬,由于地震而严重损坏的绵阳市各县、区,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农户为主体,采取示范带动、点面结合的办法,掀起灾后农房重建高潮。 中新社发 蒲滔 摄
9月7日,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晓坝镇黄羊村民众正在自建农房。为确保所有受灾群众安全过冬,由于地震而严重损坏的绵阳市各县、区,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农户为主体,采取示范带动、点面结合的办法,掀起灾后农房重建高潮。 中新社发 蒲滔 摄
|
中新社绵阳九月八日电 题:新家,就在我们手中
——绵阳灾区永久性农房重建扫描
作者 霍潺
“乡亲们,加油干,夺回损失是好汉!”
北川、安县、涪城、游仙……汶川大地震重灾区绵阳市的各个县区,一个个如火如荼的永久性农房建设工地上,那些鼓舞人心的红底白字,彰显着灾区民众坚强不屈的精神。
九月七日,雨天。记者前往北川擂鼓镇茨沟村,村口一幢一百四十平方米的新房引人注目,明显的羌族特色、漂亮精致。
这是一幢旧址重建的住房,“加固一楼,新建二楼。” 主人尹大方告诉记者,九月十日开工,两个月后完工,修建新房预计花六万元人民币,其中贷款四点五万,其他的由政府补助和自筹。记者注意到了一张贴在门前的纸,上面明确写有户主、建筑面积、建筑时间、责任人、质量监督方。
“在外打工的二儿子打电话说等他回来的时候再修建,我对他说,现在重建住房的形势、政策这么好,要抓紧盖二楼的房子噢。”尹大方的妻子乐呵着告诉记者。
北川擂鼓镇茨沟村辖六个社,灾前全村共有一百六十四户五百零七人,“五·一二”汶川特大地震使全村百分之八十的农户房屋倒塌或严重受损,需要重建一百三十二户,维修加固三十二户。
走在茨沟村的小道上,记者看到每一户正在修建的房屋前都挂有修建的样版图,而且各有特色。“建筑设计单位编制设计出了具有浓郁羌族特色的建筑样图二十余套,以供农户选择。”据北川当地工作人员介绍,按照“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有条件的一步到位,没有条件的逐步到位”的总体原则,坚持因地取材,节约用地,努力做到“安全、经济、适用”,在重建房屋设计上,严格按照充分体现羌族民居特色建筑风貌和新农村建设标准规划设计。
资金是重建的必须条件。记者了解到,在重建资金筹措上,北川采取“群众自筹、社会支持、政府补助与信用贷款”相结合的办法,确保障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经费的落实。
“把政府建房补助和过度安置房补助,一次性全额按照标准通过‘一折通’发放给农户,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镇、村干部协助重建户及时把信贷资金按每户五万元人民币的规模落实到户,使重建户有了充足的建房资金。”据介绍,目前,茨沟村一百三十二户重建户中,已有七十一户完成主体工程,有六十一户正在修建之中。三十二户加固农户中,已有十六户完工,有十六户正在施工,预计全村村民在十一月底能住进新居。
灾后农房重建建材供给是永久性农房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据介绍,北川成立了灾后农房重建建材特供领导小组,建立了灾后农房重建建材特供机制,根据各乡镇的需求信息和企业的生产供应信息,分期分批组织调运钢材、红砖等。
据介绍,北川全县在建六个砖场,全部投产后能日产标砖三十万匹砖。现在主要依靠外地调运,目前已经调运红砖七百八十万匹,同时鼓励群众尽可能地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的木材和砂石,保证农房重建的进度和建设质量。
不过,虽然重建心切,但目前重建也遇到相当的困难。北川一位官员坦承两方面的困难令人头疼:一是红砖的货源紧,价格偏高;另一方面是缺乏专业的建筑队伍及劳动力。预计十一月将进入农房重建的高峰期,要确保建材、施工队的充足,是有关部门的当务之急。
据了解,大地震令绵阳市八十四点一万户农房倒塌或严重损毁,“安置群众,首先要让群众有安身之所,加快农房建设,恢复正常生活,才能发展。”因此,绵阳市先期启动了六个乡镇的农房建设试点,并组织了二百余家建筑企业、三千余名建筑工人和一千余名机关干部下乡协助农村永久性农房建设。
据统计,截至八月十九日,该市已开工十一点三万户,建成二千二百三十六户。该市的目标是:到二00九年春节前,除个别受客观条件限制的乡镇外,受灾农户将通过永久性农房建设解决安全越冬问题,二00九年底全面完成农房重建任务。
在回绵阳的路上,记者听到一位正在拭汗的母亲说:“我们付出更多努力,因为我们正在重建自己温暖的家。”(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