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志愿者是北京奥运会最精彩的地方之一,并不为过。一群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用热情、真诚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朝气和自信的青春中国。现在,部分志愿者正陆续离开,他们带去的,不仅是和家人朋友分享奥运的喜悦,也把服务社会的志愿者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人们也在思考,在后奥运时代,如何让志愿者精神———这份珍贵的奥运遗产,更好地贡献于社会?
也许是历史的机缘,志愿者,已然成为“中国2008”的时代关键词。面临灾难,志愿者在抗震救灾中勇往直前;体育盛事,志愿者精心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他们的亮相,让世界的观察家们,看到了中国社会正在成熟、包容和开放。
奥运志愿者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规模空前:经过了长时间的筹备和招募,这支规模庞大的志愿者队伍经过注册的就超过170万。二是梯队架构多层且合理,虽多以“80后”学生为主,同时也不乏各年龄层的专业人士;不仅有熟悉外语可以直接和运动员交流的志愿者,还有外围熟悉社区情况的治安志愿者,还有赛场上可以处理紧急事故的医疗队;三是相对于灾区志愿者的一个巨大进步还在于,奥运志愿者的组织化程度方面的优势,每个志愿者都知道自己的岗位和职责是什么,避免了混乱和盲从。
北京奥运志愿者的启示是,要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就必须依赖于志愿者服务的机制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环境污染、文物保护,还是社区救助,应对日益复杂的“治理”格局,已成为政府面临的一项课题,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应该作为一种社会的常态存在和发展。近年来,人们看到:在怒江生态、圆明园遗址保护的环保活动中,有环保志愿者的奔走;在北京、天津、哈尔滨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中,有“老北京拍记队”“中国记忆论坛”志愿者的身影……可以想见,如果给更多这样的专业志愿组织以更多空间,就会在关键时刻对公共事务发挥自己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中,在政府艰难应对的同时,活跃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志愿者活动。当时,137万多名志愿者赶往地震现场救灾。同年12月,以地震救援活动为契机,日本政府决定制定“防灾和志愿者日”。这样,1995年被称为日本的“志愿者元年”。
事实上,目前全国已经有22个省份和城市制定了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今日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正逐步迈入一个新的阶段,让志愿服务再上一个台阶,其中关键在于,通过立法、政策的制度保障,获得各地政府的有力扶助和中央职能部门的密切协调。在此希望,北京奥运可最终推动我国志愿服务全国立法进程,为志愿者组织化提供合理的指导和规范。如果奥运之后志愿者立法方面真的有所作为,则2008年便可能成为“中国的志愿者元年”,这也是对奥运“志愿者遗产”的珍视。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无论是美国NGO的减免税制度,还是日本的《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都通过加强对NGO、NPO的支持和规范并举的方式,推动志愿者活动的社会组织化。目前我国的志愿者活动,也已经开始出现社会组织化的趋势。当下,正是用一系列制度化立法的手段满足这一社会需要的良机。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