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30日电 据中国农业部网站消息,中国出现沙尘暴的尘源主要来自农田,而非沙漠。这是由中国农业大学承担的“保护性耕作在防治农田风蚀和扬尘方面的作用研究”项目实验表明的。实施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相比可以减少农田风蚀40%—70%,能有效减少来自农田的扬尘。
专家认为,该项目所研究的移动式风蚀风洞、“中农”集沙仪及成套的农田风蚀研究方法和设备,对进一步开展不同地区风蚀控制措施和体系研究有实际意义;项目获得的有关保护性耕作防治农田风蚀和沙尘暴效果的定量化数据,对于评价农田管理技术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及制订相关的政策有重要参考价值;项目建立的保护性耕作防沙技术体系有利于我国北方地区以农业技术手段实现防风固沙、保持并增加农田的生产能力,有利于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项目成果对我国北方干旱风沙区大规模实施保护性耕作,减轻沙尘危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重大实用价值。其中,以农用拖拉机为动力用于农田风蚀试验的野外移动式风蚀风洞为国际首创。
据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以减少风蚀、水蚀,保护生态环境和节本增收、改善农民生活为目标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其主要技术特征表现在秸秆残茬覆盖(即前茬作物收获后,将收获后的秸秆残茬保留在地表作为覆盖物)和免少耕。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有效减少沙尘暴危害和土地沙漠化、减少冲入江河的泥沙,给社会带来环境生态效益,保护性耕作的节本增产效果则可给农民带来经济实惠。该项目成果适用于我国北方16省大部分农田(包括一年一熟地区和一年两熟地区),特别是干旱和风蚀严重地区。如果运用本项目的成果,干旱地区大面积小麦、莜麦保护性耕作产量比传统耕作约提高8.6%—9.6%,节本和增产合计增加收入245—263元/公顷。
研究表明,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农田扬尘、抑制沙尘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可以降低地表风速;实行免少耕,减少地表土壤的扰动,可以改变铧式犁翻耕或旋耕造成的土壤地表裸露、表土细碎、遇风起尘的状态;以作物根茬固土,可以保护地表土少受大风的侵蚀;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和免少耕可以减少蒸发、截留雨雪,保持土壤湿润,而湿润的土壤则不易起尘;通过秸秆还田和免少耕,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改善团粒结构,大土粒不易被风刮走。
保护性耕作在防治农田风蚀与扬尘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来自农田的PM10排放量。PM10又称胸部颗粒物,指可吸入颗粒物中能够穿过咽喉进入人体肺部的气管、支气管区和肺泡的那部分颗粒物。大气中PM10来源广泛,且颗粒物形态各异、成分复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实验表明,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相比,PM10发生量可减少41%—77%,有利于城市大气环境的保持。减少农田扬尘带来的PM10的措施有:实行保护性耕作,利用秸秆覆盖、根茬固土60%以上,可以减少PM10发生量;实行绿色覆盖,有条件的地块应尽量种植冬小麦等植物,春季田间有植物覆盖,可减少农田扬尘。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