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贵阳的党内民主改革,在外界看来,是一条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由党内民主到行政部门的政改路线图,而在当地党组织看来,只是把以前没有重视的地方重视起来,都还在原有框架下进行
★ 本刊记者/王维博(发自贵阳)
本刊特约撰稿/王远鹏
6月30日,贵阳市委公布《关于开展区(市、县)长人选公推竞岗工作的意见(试行)》,将出缺的花溪区、小河区、修文县、息烽四个区县党委书记岗位拿出来,在全市范围内“公推竞岗”。
“要打破常规死板的用人机制,杜绝跑官买官的情况,让整个过程在‘阳光’下进行,给能干事的人足够的平台。”公推竞岗的主要推动者,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在动员大会上这样说。
海选
个人报名需要单位推荐、党委认同
《关于开展区(市、县)长人选公推竞岗工作的意见(试行)》——这份被称为“公推竞岗”的纲领文件规定:一位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从报名到正式被任命为区委书记,要经过报名和资格审查、民主推荐、驻点调研、竞岗演讲答辩和民意测验、党政干部领导能力测评、体检、组织考察、贵阳市委常委会议研究、贵阳市委全委会票决、上报省委组织部审批、公示和任职等11道关。
7月20日,贵阳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吴应涛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为了设计好公推的各个环节,他们从3月份就开始准备,还专门去南京“取经”,同时收集四川、江苏等地的公推公选的资料,加以比较,精心设计。
按《意见》规定,候选人由单位推荐和个人报名两种形式。从6月30日到7月2日,报名时间内共有组织推荐64人,个人自荐的17人。
在吴应涛看来,两种形式有区别,但没有严格的区别,个人报名需要单位推荐,党委认同,由个人选择竞选岗位,而组织推荐也需本人同意。“两者都需相互征求意见,只是先后不一样。”
作为握有推荐票的推荐人,从6月底开始,298名代表也陆续收到民主推荐人通知,同时收到的还有候选人的花名册及简历。
“除了《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包括市四大班子成员,纪委、法院、检察院、各政府部门、人民团体的主要领导以及各级党代表等在内的人员,民主推荐人还增加了当地高校负责人以及新闻单位党政负责人和部分退休老同志。”贵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应涛说,这比规定人数增加了几十人,按竞岗职位1:5的比例,每个推荐人可以推荐20个候选人。
7月4日,民主推荐大会召开,20名“公推竞岗民主推荐人选”出炉。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中,20位候选人还须经过驻点调研、演讲答辩、民意测验、党政干部领导能力测评五项均按百分制分别折算计分,再按比例折算出综合成绩。才能拿到5进2名的“入场券”。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以前县委书记的产生也需要经过民主推荐。这次公推的特点是民主推荐公开化。
“公推竞岗的内容主要是前面的步骤,从进入省委组织部审批开始则更多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及中组部有关文件进行的‘规定动作’”。吴应涛说。
“一般书记的选举是等额,但没有明确规定。”吴应涛说,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贵阳的改革只是把以前没有重视的地方重视起来,都还在原有框架下进行。
电视演讲与民意测验
对当地官员而言,站在公众面前演讲答辩也是一项挑战
官员上电视演讲答辩,引起了公众的好奇。据统计,演讲当天,约有上百万观众通过电视、广播观看了这一“选官”场面。
“我们只是看看热闹,电视上只看到他们演讲,并没有看到打分,也没有当场唱票。”市民刘庆兵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决定14日电视演讲答辩结果的并不是观看直播的市民,而是由设在主会场和四个分会场上的近千名“民意”代表。
主会场的代表大都是参加民主推荐的代表,而花溪区、小河区、修文县、息烽县,都设有分会场,这样的代表约有上千人。
根据《公推竞岗工作意见》,这样的民意测验在选手的综合成绩中占30%。
“我们有意扩大了民意代表的范围,专门在四个分会场邀请当地四大班子领导和党代表,并且有少许党外人士参加,如部分政协副主席。”吴应涛透露,这个比例在每个分会场都有十几人,分会场的代表只参加本地区的公推民意测验。
“不在演讲完后给出分数,是怕会影响选手下一步的发挥并且怕影响民意测验参与者的选择,避免了代表投票跟着评委跑。”吴应涛说。“虽然演讲得分及票决结果并没有当场公布,但其过程由市纪委全程跟踪监督。”
7月17日,公推领导小组公告,经过综合成绩排名,8名候选人被列入考察对象,进入2进1,将由市委全委会进行差额票决。这8名候选人中,有1人是自荐上来的。
“封闭”的考官
“考生是封闭的,评委也是封闭的。”
“我是突然受邀成为考官的”,20日,担任考官的贵州省委讲师团团长龚晓宽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回忆。龚晓宽是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团长、研究员和经济学博士。7月5日下午,他突然接到贵阳市委的一个电话,邀请他参加贵阳市区(县)党委书记公推竞岗选拔活动并担任考官。
与他一同被邀请的,还有吉林省委办公厅原副主任、巡视员、中组部党政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专家陈德才,贵州省委巡视组组长毛崧,省委组织部副巡视员曾长明,省政府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王礼全,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冯晓宪,安顺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周涛,黔东南州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杨事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组部党政干部考试测评中心专家方志军。
9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不仅要给调研报告和演讲答辩出题,还要给竞选者打分。
从7月7日20时到7月14日19时,是龚晓宽和其他8名考官的“封闭期”。他们被安置在金阳宾馆,一人一个房间。他们身上所有的通讯工具被要求上交保管,还要和贵阳市委组织部签订《保密协议书》。
据龚晓宽说,在这个“封闭期”里,9名考官共设计出七八个备选题目,7月9日和7月12日,市委书记李军两次来到评委组,分别与全体考官共同敲定了17个题目。
“从10个备选调研题中选出4个,60多个演讲答辩题中选出了13个。”龚晓宽说,“这些考题,除考官以外,只有李军书记一人知道。”
贵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应涛说,9名考官都不是来自贵阳市的干部。
为推进党内民主探路?
“贵阳模式”的背后,是党内民主改革的进程
知情者透露,今年4月,贵州省委组织部到贵阳市考察7名副厅级干部人选。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在4月30日的“全市人才队伍建设暨组织工作会议”上即明确表示,如果这7名干部得到提拔,空缺的职位都将采取公推竞岗和公开选拔的方式进行补充。
此后,李军一直关注并力推这一改革。
6月30日,贵阳市召开区(市、县)党委书记、区(市、县)长人选公推竞岗动员大会,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军将这一系列举措的动机表述为四点:贯彻中央和省委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迫切需要。
一位参加会议的市直机关干部,当晚就报了名。
“这件事不是突发奇想”,李军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这件事早在年初就开始酝酿,由市委进行协商,还专门安排组织部门去外地学习经验。”
21日,来自当地组织部门的消息说,还将在8月份完成区(市、县)长公推竞岗,9月份,出缺的部分市直部门负责人,将通过公开选拔产生人选。
在外界看来,这是一条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由党内民主到行政部门的政改路线图。
为何先党委然后到政府一把手?
在吴应涛看来,这一路线图除了有党内到政府的逐步推广过程外,其程序上有递补关系,“县委书记需要县长等来竞岗,当选后其原有岗位又出缺了,因此依此推下去”,“总不至于让县委书记来竞选县长吧”。
“如果此次公推成功,肯定会逐步推广,出缺的区(市、县)党委书记、区(市、县)长,都有可能用这一方式公推竞岗产生人选。 ★
(贵州都市报杨雄对本文亦有贡献)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