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在过去的很多年,政府部门一直试图用一种体制外的办法,来解决体制内公务员的供需矛盾。聘用制也是一种尝试,不同的是:过去在编外,现在在编内
本刊记者/韩永
今年7月起,扬州全面试行“政府雇员制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预计下半年产生的“政府雇员”会在10名左右,签1~3年的合同,最高拿14万甚至更高的年薪。人事专家称,“政府雇员”有助于改善机关公务员的人才结构,正成为一种趋势而走向常态化。
而早在2007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人事部“聘用制公务员”在全国的首批试点,已就金融规划、经济分析、教育规划和创业风险投资等6个岗位面向全国招聘。截至今年6月1日,有5个岗位已经签约,新区发改委金融规划与研究的岗位因没有招到合适的人选,尚待字闺中。
新岗位催生
从老师到公务员,这个跨度对于刘文杰来说,除了思维方式从微观偏向宏观外,并无太多其他的转变。
他还是像从前一样思考问题。不过,以前想的是怎样搞好一个学校的教育,现在则想的是怎么提高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此前他是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北校)校务处主任,现在则在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教育处,主管该区的教育综合规划。
6月1日,他与浦东新区社发局教育处签约,成为全国首批“聘用制公务员”。与他同时完成这种“角色转变”的,在浦东还有4人。
“这是一个新设的岗位,”刘文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这方面的工作(教育规划)以前不是很多,还没有重要到需要安排一个专门岗位的程度。”
但浦东新区经过18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过了以政策变现为支撑的粗放式的发展阶段,要继续谋求一枝独秀,“就要把注意力放在机制和体制的革新上”——2005年,浦东新区被批准为全国第一家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配套什么?”在刘文杰看来,“就是机制和体制”。
此次招聘的其他5个岗位,也与教育规划一样,多为新设,都与所属行业在新的发展阶段的要求有关。
教育作为配套改革的一部分,开始对教育规划另眼看待。其最主要的作用体现在:建立在微观教育实践基础上的宏观规划,能为教育提供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对于已进入改革“深水区”的浦东非常重要,因为过去“想到哪儿做到哪儿”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在感性的支配下在原来的路上打转儿。
事实上,早在2003年,浦东的城乡教育开始统一划归新区社发局管理后,教育规划的重要性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但首先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城市和农村的学校由于发展基础不同,其师资、硬件等条件相差甚大,而教育公平又是政府工作的题内之义,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这不是一个行政命令就能解决的问题,”刘文杰说,“关键是制订一个怎样的政策来加以引导的问题,而要引导的核心要素,就是师资。”
“在通常情况下,没有一个老师愿意从城区流动到农村去。”但光知道这一点远远不够,刘文杰要做的,就是分析这种想法背后的各种现实因素,并提出应对之策。
“城里老师不愿去农村的原因,无非是乡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生源较差等等。”刘文杰分析,“政策的制订首先要考虑到这些现实,然后拿出有吸引力的补偿方案。”
“补偿方案里首先应包括收入上的适当补助,其次应提供相对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一个普通的老师,到农村学校可以做学科带头人,在职称评定上也可以有所倾斜等。”
“甚至像交通补贴等细微的方面也应该考虑到,一个好政策的特点就在于想别人所想”——这些“想别人之所想”,建立在刘文杰曾有过的十来年的教学和管理经历,这两方面的经历正是这一岗位最终垂青于他的重要原因。
“当你在制订的政策里考虑了一切应该考虑的因素后,就会发现真的有城里的老师开始往农村跑了。”刘文杰说,“而这种成就感,在原来的岗位上是体会不到的”。
为何不要应届生?
而这一职位之所以要试用聘任制,是因为其对专业的实践有门槛,又对管理的实践有要求,无论在现有的公务员队伍,还是在统一的公务员录取考试里,这些要求都难以得到满足。
“教育规划首先得知道微观的教育是什么样的,然后又能在很多个微观中找到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位教育学专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而现在教育系统的公务员多以科目来划分管理范围,一方面对学校缺乏感性的体验,另一方面更缺乏建立在这种感性基础上的宏观把握。
新区科委主任助理这个岗位,或许能更为直观地看到这种差距。科委对这个岗位的定位是:负责创业风险投资的推进,打造科技投融资体系,扶植企业自主创新。但科委负责此次招聘的罗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科委内部没什么人敢报这个岗位。
浦东新区组织部(人事局)人事综合处处长郭嵘则进一步解释为:按照浦东新区公务员的构成,有社会经验的人员年龄相对较长,接触风险投资的较少,而年轻人又多是毕业后直接进入政府,缺乏社会经验。
公务员选拔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统一的公务员考试。但多数受访人都承认,这个渠道产生不了他们所需要的人才。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考试只是基础人才的一个选拔,不是选拔这些单位所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
即便有高级专业人才有意尝试这一渠道,也会望这一考试背后严峻的现实而却步:一个工作了好多年的专业人才,根本考不过由大量的模拟试题训练出来的大学应届毕业生。
此前,上海市曾因提出“市级机关拒招应届生”在全国引发争议,这一举措因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大势不符,上海有关部门被迫出面澄清,但对大学生在公务员考试中一枝独秀的担忧——这一现状使得有工作经验的人从这一考试中突围的可能性越来越低。更何况,公务员的报考年龄被严格限定在35岁以下。
公务员供需矛盾突出催生了“政府雇员”制度,这一制度主要为了弥补两种岗位的人才不足:一是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二是辅助性的岗位。与聘用制公务员不同的是,政府雇员不在编制之内,因而有时难以调动政府系统内的资源。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例子是:2002年,浦东新区聘请哈佛大学建筑学博士吴越为首席规划师,50万元的年薪曾在当时引发轰动,却由于无法调动系统内资源,合作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
制约这种合作的编制问题,终于在2006年1月1日《公务员法》实施后得以破冰。该法专门辟出一章对“职务聘任”进行规定,其中第九十五条明确规定:“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