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更深入地融入世界,恐怖袭击已经离每个中国公民越来越近。”反恐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副教授梅建明7月2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反恐,打一场反恐人民战争,已逐渐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共识。
正是如此,由公安部反恐局印发的《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显得尤为意义深重。
恐怖袭击并非遥不可及
对于恐怖袭击的定义,一般具备3个基本的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利用非法暴力,实施突然的袭击;第二个要素是针对普通的民众,滥杀无辜;第三个要素是有一定的组织,达到某种政治目的。
“公众场合,利用炸弹袭击,这些都已经符合恐怖袭击的定义。”对7月21日发生的昆明公交车爆炸案,梅建明认为,惟一缺少的是政治目的,也许到案件侦破之后,才能最终确定昆明爆炸案是不是一起恐怖袭击。
然而,事实上,踏入奥运年,恐怖袭击的阴霾已开始笼罩在中国的上空,中国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恐怖和暴力活动的挑战。
2008年3月7日,“疆独”分子、一名19岁的新疆女子,企图在一架由乌鲁木齐飞往北京的民航客机上制造空难,被机组人员及时制止,挫败了恐怖袭击的阴谋。
2008年3月26日至4月6日,新疆公安机关打掉了以阿不都热合曼•吐尔逊为首的针对北京奥运会实施恐怖破坏的暴力恐怖团伙,该暴力恐怖团伙曾密谋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外国记者、游客、运动员实施绑架。公安机关已抓获犯罪嫌疑人35名,缴获胺锑炸药9.51公斤,雷管8枚、爆炸装置两枚。
“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恐怖活动也进入了高危期。”梅建明说,无论昆明爆炸案最终是否定性为恐怖袭击,但对政府尤其是每个公民,都敲响了反恐的警钟,恐怖袭击并非遥不可及。
公民反恐手册入眼更要入心
一本薄薄的手册,几十幅通俗形象的卡通画,组成了公民防范恐怖袭击的“宝典”。7月17日,公安部反恐怖局印发了《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指导公民如何及时发现和规避恐怖袭击带来的危险。
据了解,这部反恐“宝典”针对公民如何发现、识别和应对恐怖活动和恐怖分子,一共设计了39种情景,不仅囊括了公民遇到爆炸、纵火、枪击、劫持甚至化学、生物和辐射时应该怎么办,而且提供了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自救互救,如何识别可疑爆炸物等具体可行的措施。
遭遇纵火恐怖袭击要做到“七不要”:不要惊慌失措、不要盲目呼喊、不要贪恋财物……梅建明说起这部“宝典”的内容张口就来,很显然,他已经翻阅了很多遍。
“手册的内容通俗易懂,还非常具有可操作性。”梅建明说,比如遇到可疑物要做到一看、二听、三嗅。嗅的过程中如果有臭鸡蛋味可能是黑火药,如有强烈的氨水味可能就是自制硝铵炸药。
“很明显,公安部反恐怖局出台这本手册并非一两个星期可以突击完成的,而是经过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的。随着奥运会面临恐怖袭击的可能性增大,这本手册的出台是水到渠成的。”梅建明话锋一转,这本手册出台后,相信很多人都浏览了其中的内容,但他希望人们能够真正记在心间并落实到行动上。
“悲剧的发生并不是每个善良的公民愿意看到的,但是面对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每位公民不仅仅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做到训练有素。”梅建明表示,反恐手册不能随手翻翻就撂在一边,而应该入眼入心。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