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界,中国那么多网站,时至今日还在回忆那个“幸福的日子”:6月20日上午,正在人民日报社考察的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网与网民在线交流;短短几分钟,中国各大新闻网站上百亿页面流量流向人民网,亿万中国人通过网络“目击”总书记与网民在线对话;几个小时后,路透社、法新社、俄新社等多家外国媒体纷纷给予报道……
这是我们时代的真实场景——科技的进步,使得新闻的形成机制、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重塑了社会舆论的格局;而改革开放,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更加关注中国。
当地球变成一个“村落”,新闻舆论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办报纸也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更真实、更生动、更具世界眼光地发出“中国声音”,是党中央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极富时代感的要求。
今日之中国,站在新的时间节点上。30年的改革开放,让一个古老的民族重新走入世界的视野。中国对世界的关注,与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同样是史无前例的。
有一组数字意味深长。截至2006年12月,共有来自49个国家的319家新闻机构606名外国记者在华常驻。与2002年相比,驻华外国新闻机构增加了近百家,记者人数翻了一番。
外国新闻机构日益飙升的“中国热”告诉我们,国外受众迫切需要了解中国的发展变化,媒体如果不是惟一的途径,也是极为重要的途径。一方面,中国媒体直接面向世界发言;另一方面,驻华记者也大量通过中国媒体了解最新发生的新闻,从各自的角度讲述“中国故事”。
因此,我们的新闻报道,是世界打量中国的一个窗口。当技术的变革让信息传播打破了国界,将一切置于聚光灯下,无论是国际报道还是国内报道,都是今日中国的讲述者,也是中国形象的塑造者。更具世界眼光地报道中国,才能让中国在我们的文字中鲜活,在我们的报道中丰富,在我们的镜头前生动;更加主动地关注国际事件,评析国际风云,才能更鲜明地表达中国立场,更有力地发出“中国声音”。
我们的媒体在精心打造中国与世界交流对话的平台。如果没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的主动意识,没有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广阔视野,就很难在纷纭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也很难在“地球村”中塑造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形象。
中国正经历着一段特殊岁月:一方面哀恸地震遇难者,用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重建家园;一方面即将举办奥运盛会,兑现对世界的庄严承诺。这悲喜两重的特殊情绪,对新闻媒体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时更公开、更主动,在报道国际新闻时更全面、更理性;如何在多元国际舆论环境中,增加中国立场的感染力、影响力,是新闻媒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必须回应的时代课题。(卢新宁)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