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案为什么没有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从2008年起,行政法规草案中凡不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国务院法制办原则上都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立法为什么没有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记者问。
王振江说,尽管此次立法时间短,但依法该走的程序我们都走了。没有征求公众意见主要有几点考虑:
这个条例主要规范灾后恢复重建,是对政府的规范,落实有关政府和政府部门在灾后重建中的责任和任务,规范在政府主导之下的整个恢复重建活动。
比如,从调查评估到过渡性安置,从重建规划的制定到重建规划的组织实施,基本上都是政府主导。条例中,没有给公众设定什么法律上的强制义务,它是为了解决好恢复重建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征求意见的重点放在了国务院部门和灾区各级政府,还有人大。
灾后重建已经进入紧锣密鼓阶段,随即展开,条例一定要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要在大规模的灾后重建展开之前立个规矩,时间非常紧。向社会征求意见要给足时间,要认真对待,时间上确实有点来不及。
这次条例,主要是针对汶川地震,不是一个广泛适用的灾后重建条例。
有必要搞一个针对性强的条例
据王振江介绍,先搞出来的征求意见稿,没有汶川两字。为什么要加上,是有考虑的。
他说,制定汶川条例而不是一般条例,主要考虑两点:
其一,地震尤其是特大地震,发生几率很低,但破坏性强,损失巨大,涉及面广,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都比较困难。在这种任务重、时间紧、涉及行业多、统筹安排相对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有必要制定一个针对性强的条例。尽管一开始没加上“汶川”两个字,但思路上就是对着汶川来的。按照科学统筹进行恢复重建,汶川是第一例。
其二,地震灾后重建立法涉及面广,可以通过《汶川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检验,积累一些实践经验与立法经验。如果条例实施成功,即便将来需要用到相关立法,就是一个现成的范本,转换成一个普遍适用的地震灾后重建条例,也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
制度上没有突破现行框架
汶川条例,很多人将之归于紧急状态下的应对法。这种认识也许有误。
王振江解释道,汶川条例,立在应急救援向灾后重建的转轨之中,与“非典”时期并不完全相同,还不能完全理解为紧急事件的应对立法。
“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在应急状态基本结束、逐步转向大规模重建的过程中,更多地是规范以后的工程建设。这个条例从整体上讲,均在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下进行,只是不排除个别问题的灵活规定。”他说。
比如,为保证效率与质量,行政审批只强调简化程序,及时依法办理,并没有说可以不按法律来;建设用地,考虑正常立项手续是需要较长时间的,因此条例规定建设项目只要符合灾后重建规划,就可以先行用地如临时安置,再办手续;重建用地的话,前提也是要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可以边建设边用地边报批,并不是说可以不报批。
“程序上的灵活,并不意味着程序可以打折扣。我们在处理时两面兼顾,即在一些个别问题上考虑到了应急状态的授权与需求,同时也考虑几个月后的恢复重建,大规模的重建,还是要依法有序进行。没有突破现行框架。”王振江说。
一支能打硬仗的立法队伍
回忆起之前立法攻坚的紧张,国务院法制办农业资源环保法制司和秘书行政司的年轻人,都感到很具挑战性。他们说,真的很累,但也乐在其中。
据了解,国务院法制办党组非常注重干部的素质培养,要求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要求增强政治敏锐性、理论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和分析处理研究复杂事情的能力。全办注重学习、注重积累、关注社会热点蔚然成风,干部的宏观把握能力、一丝不苟精神和吃苦耐劳作风,得以锤炼。
从2003年面对非典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到2005年的《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从2007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屡次快速立法的推进,标志着中国政府依法行政的坚定决心,同时也是国务院立法水平的大展示。(记者 邓新建 通讯员 张雷 摄 记者 李立)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