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六月五日电 题:灾区“恋土”的手
中新社记者 赵建华
正值天府之国农忙时节,数不清的手正在田间耕作:收获、播种、插秧……
这些手,昨天还在医院里接受包扎,还在废墟上、死难亲属前擦拭眼泪,还在军营里紧握钢枪,甚至还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办公室里敲打着电脑键盘。
老太太与年轻士兵的手
六月三日中午,烈日炎炎,室外气温超过了三十度。
四川什邡李冰村,一块平整的空地上,一位七十六岁的黄姓老太太,正跟家人一起熟练地翻晒着一大片木耳。
她的手上,满是老茧。汗水顺着老太太的白发,从脸上淌下,衣襟早已被汗水打湿。
空地一旁,就是他们家被震塌了的房屋,房梁、瓦砾四处散落。如今,他们跟同村的另外三户人家,吃住在同一个大帐篷里。紧挨着帐篷,就是他们种植木耳的大棚。
这户人家种植了七万多袋木耳。地震后最初的七、八天里,断电、断水,因为难以对木耳进行及时管理,木耳长势受到了影响。今年的产量估计将减少四分之一。按照去年的价格计算,这户人家因为地震将损失三、四万元的木耳收入。
但如今最困扰这家人的,不是这三、四万元的损失,而是缺乏收获木耳的人手。这个村子的绝大多数人家都种植木耳,此时已难以相互帮忙。附近村子里的亲朋好友,也因地震困扰,无暇顾及他们。
如果收获不及时,他们将遭受更大损失。从早上五、六点钟,他们一直干到晚上十点多,但人手仍难跟上木耳生长的步伐。
大规模的搜救结束后,仍在灾区的军队,已有空闲帮百姓干农活。这个村子附近,就驻扎着一个空降师。
一天时间里,这个师就出动了三千人次,帮着百姓收木耳、割小麦、插稻秧、搭帐篷。最近几天里,这些年轻士兵的手,已为附近百姓收获了九千多公斤的木耳。
粗糙与稚嫩的手
素昧平生,身后经常突然伸出一只粗糙的大手,非要塞给记者一瓶矿泉水喝,而他们自己喝的却是自来水、井水。平日里,瓶装矿泉水对这里的好多农民而言,那是一种“奢侈”。
午饭间隙,老太太用已经有些变形的手,擦了擦脸上的汗,“等木耳卖了钱,先把三万元的贷款还上。”
此话一出,看着他们已成废墟的房屋、老太太的满头白发、长满茧子的老手,记者内心顿感酸楚。
就在记者离开的时候,老太太正在吃饭的孙女,放下饭碗从帐篷里匆匆跑出来,用她那双稚嫩的手,紧紧抓住了一条狗的狗链,生怕那条看门狗咬伤了我们。
如今的灾民,即便无所事事,也会衣食无忧。衣服、食物、饮水、医药,都可以免费从政府手里获得。
但还是有很多人离开了诸如九洲体育场这样的地震避难所。即便已经两手空空,好多农民还是选择了回家。
他们在自家的房子附近、甚至田地里搭起了帐篷。他们还是觉得站在自己的土地上,心里更踏实。
如今在地震灾区,公路两旁的空地上,时常能看到老百姓正在晾晒刚刚收获的粮食,而在他们旁边便是满目疮痍的地震废墟。
地头上,收获完毕的油菜杆已经干枯;稻田里,刚刚插完秧,正一片生机盎然。
图片报道 | 更多>> |
|